[发明专利]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4719.9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5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丽;左希庆;王荣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H6/28 | 分类号: | E04H6/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小车 旋转台 车库 车架 托盘 辅助汽车 入库装置 旋转式 液压顶 斜梯 汽车 自动调整方向 汽车停放 伺服电机 旋转电机 转轴旋转 转轴 驱动 司机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包括车库、旋转台、斜梯和升降小车,车库和旋转台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升降小车设置在第二凹槽上,升降小车能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间移动;所述斜梯设置在旋转台的一侧,所述旋转台的下方设有转轴,旋转台在其内的旋转电机的驱动下能绕转轴旋转;所述升降小车包括车架、液压顶和托盘,液压顶设置在车架与托盘之间,所述车架上设有伺服电机。本发明采用旋转台和升降小车把汽车停放进车库,无需人工把汽车倒进车库;司机只需要把汽车开上旋转台上,旋转台自动调整方向,使旋转台上的第二凹槽与车库上的第一凹槽相对,然后升降小车工作,把旋转台上的汽车移送到车库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入库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快速发展,汽车价格逐年下降,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能驾驶汽车,而且可以把车停放进车库。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倒车入库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人不能很好地将汽车停到车库,或者在倒车过程中把汽车刮伤;另外倒车入库需要慢速缓慢调整才能完成,这显然是浪费时间的事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旋转台、斜梯和升降小车,车库和旋转台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升降小车设置在第二凹槽上,升降小车能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间移动;所述斜梯设置在旋转台的一侧,所述旋转台的下方设有转轴,旋转台在其内的旋转电机的驱动下能绕转轴旋转;所述升降小车包括车架、液压顶和托盘,液压顶设置在车架与托盘之间,所述车架上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与第二凹槽上的齿条啮合的齿轮,车架的下端设有滚轮。
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与所述托盘之间设有运动约束装置,运动约束装置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和第四拉杆,第一拉杆的中部与第二拉杆的中部铰接配合,第一拉杆的左端与车架的左前端铰接配合,第一拉杆的右端上的第一凸轴与托盘的右前部上的第一滑槽滑动配合,第二拉杆的左端与拖盘的左前端铰接配合,第二拉杆的右端与车架上的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三拉杆的中部与所述第四拉杆的中部铰接配合,第三拉杆的左端与车架的左后端铰接配合,第三拉杆的右端上的第二凸轴与托盘的右后部上的第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四拉杆的左端与拖盘的左后端铰接配合,第四拉杆的右端与车架上的第二滑轨滑动配合。
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左端设有防止所述第一凸轴完全脱离第一滑槽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滑槽的左端设有防止所述第二凸轴完全脱离第二滑槽的第二限位块。
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顶的底部设置在车架的沉孔中,所述液压顶的输出端与托盘铰接配合。
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设有用于设置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托槽。
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高度和所述第二凹槽的高度相等。
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相等,第二凹槽的宽度比托盘的宽度大7~10cm。
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最短间距为2~3cm。
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辅助汽车入库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为:
(1)司机把汽车从斜梯驶上旋转台,旋转台内的旋转电机启动,旋转电机驱动旋转台绕转轴旋转,使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对;
(2)升降小车上的液压顶工作,液压顶将托盘向上顶起,托盘被顶到H高度后,液压顶停止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47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脱侧模内支撑杆及其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座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