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5922.8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9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峻;细川隆司;大薮干治;松本明夫;铃木义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B60K17/02 | 分类号: | B60K17/02;F16D13/7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方应星;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力 传递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向摩擦离合器充分地供给润滑油并抑制拖曳转矩的增大。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离合器鼓,具有圆筒部;内轴,一端部收容于离合器鼓;摩擦离合器,具有与离合器鼓一起旋转的外离合器板及与内轴一起旋转的内离合器板;活塞,按压摩擦离合器;及壳体,形成有收容摩擦离合器的第一收容室及积存由于离合器鼓的旋转而被拢起的润滑油的积存室,积存于积存室的润滑油通过到达离合器鼓的内侧的内侧循环路径及到达离合器鼓的外侧的外侧循环路径向第一收容室回流。
在2015年9月2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91684和在2015年9月2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91683的公开,包括其说明书、附图及摘要作为参照而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通过润滑油对离合器板间的摩擦滑动进行润滑的摩擦离合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例如搭载于能够切换四轮驱动状态与二轮驱动状态的四轮驱动车且具备通过润滑油对离合器板间的摩擦滑动进行润滑的摩擦离合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9-269605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9-269605号公报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末级驱动单元)具备:能够在同一旋转轴线上相对旋转的外板架(アウタープレートキャリア)及内板架(インナープレートキャリア);配置在外板架与内板架之间的摩擦离合器;及收容外板架及内板架的壳体罩。
摩擦离合器是具有与外板架一起旋转的多个外板和与内板架一起旋转的多个内板,且这些板间的摩擦滑动被润滑油进行润滑的湿式的多板离合器。
另外,日本特开2009-269605号公报记载的四轮驱动车中,在二轮驱动时向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传递驱动力的传动轴(中间轴)的转矩传递在前侧的切换装置及后侧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被隔断。由此,在二轮驱动时,即使在行驶中,也能抑制传动轴的旋转停止而以传动轴的旋转阻力为起因的行驶负载,因此燃油经济性提高。
另一方面,在通过传动轴将发动机的驱动力向后侧传递的四轮驱动时,为了向摩擦离合器的外板与内板之间供给润滑油,通过外板架的旋转从油盘汲取的润滑油经由设于壳体罩的盛油凹槽及导油孔而到达内板架。到达内板架的润滑油通过离心力向外板与内板之间供给。
在日本特开2009-269605号公报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在四轮驱动时,通过外板架的旋转而从油盘汲取润滑油,因此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外板架的旋转阻力增大。而且,在将日本特开2009-269605号公报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应用于在二轮驱动时传动轴的旋转不停止的四轮驱动车的情况下,在二轮驱动时向外板与内板之间供给所需以上的量的润滑油,由于因该润滑油的粘性而产生的拖曳转矩,旋转阻力增大而使燃油经济性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向摩擦离合器供给润滑油并抑制旋转构件的旋转阻力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构件,具有圆筒部;轴状的第二旋转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在同一个轴上相对旋转;摩擦离合器,具有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一起旋转的第一离合器板及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一起旋转的第二离合器板,所述第一离合器板与所述第二离合器板的摩擦滑动部被润滑油进行润滑;按压构件,沿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及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而按压所述摩擦离合器;及壳体,形成有收容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收容室、及积存由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而被拢起的所述润滑油的积存室,其中,积存在所述积存室的所述润滑油通过从所述积存室到达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侧的内侧循环路径、及从所述积存室到达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外侧的外侧循环路径向所述收容室回流。
根据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向摩擦离合器充分地供给润滑油并抑制旋转构件的旋转阻力。
附图说明
前述及后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明确,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5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