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6854.7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00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梁蓬霞;温垦;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67 | 分类号: | G02F1/167;G02F1/1343;G02F1/1335;G09G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柴亮,张天舒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墨水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墨水显示是一种全反射式的显示模式。如图1所示,在电子墨水式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间填充有透明介质(图中未示出),透明介质中混有带电的吸光颗粒7(墨水粒子);且第一基板1的第一基底19上设有许多朝向透明介质的半球微结构(全反射结构11),半球微结构由高折射率树脂构成,且表面形成有第一电极18(公共电极),而第二基板2的第二基底29上设有第二电极28(如每个像素单元9中设有像素电极)。通过向第一电极18和第二电极28加不同驱动电压即可控制吸光颗粒7移动。当吸光颗粒7被吸引到第二基板2一侧时,由于半球微结构的折射率比透明介质的折射率高,故由外界射入半球微结构的光会在其与透明介质的界面发生全反射而返回,实现亮态;当吸光颗粒7被吸引到第一基板1一侧时,半球微结构与吸光颗粒7接触,由于二者折射率近似,故不能发生全反射(或全反射减少),由外界射入的光会穿过半球微结构被吸光颗粒吸收7,实现暗态。
其中,由于第一电极18是设在半球微结构表面的,故其不是平面而是起伏的弧面,这导致第一电极18与第二电极28间产生的电场不均匀,给驱动吸光颗粒7造成困难;同时,要在起伏不平的表面上形成完整、均匀的电极层也比较困难,导致第一电极18的制备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电子墨水式的显示面板中电场不均匀、电极制备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场均匀且容易制备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以及设于第一基底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全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设有透明介质,透明介质中混有带电的吸光颗粒,所述透明介质的折射率比全反射结构的折射率和吸光颗粒的折射率均小;且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中设有多个电极墙;每个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电极墙包括第一电极墙和第二电极墙,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每个第一电极墙的墙面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墙的墙面相对设置且之间设有全反射结构,每个第二电极墙的墙面均与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墙的墙面相对设置且之间设有全反射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全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向第二基板凸起的半球微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是,每个所述像素单元中包括多个所述半球微结构,在每个所述半球微结构的至少两个相对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电极墙和第二电极墙。
进一步优选的是,相邻所述半球微结构之间有间隔,所述第一电极墙和第二电极墙设于所述间隔处。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墙和第二电极墙设于第二基板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反射层。
优选的是,至少部分相邻设置且之间无全反射结构的电极墙间填充有绝缘介质层。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包括:
当要进入亮态显示时,向所述相对的第一电极墙和第二电极墙施加第一驱动电压,使所述吸光颗粒位于第一电极墙和/或第二电极墙处;
当要进入暗态显示时,向所述相对的第一电极墙和第二电极墙施加第二驱动电压,使所述吸光颗粒位于对应像素单元中全反射结构的位置处。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驱动电压为第一电极墙和第二电极墙均带与吸光颗粒电荷种类不同的电荷;或为第一电极墙和第二电极墙中的一个带与吸光颗粒电荷种类相同的电荷,而另一个带与吸光颗粒电荷种类不同的电荷;所述第二驱动电压为第一电极墙和第二电极墙均带与吸光颗粒电荷种类相同的电荷。
优选的是,当要保持亮态显示时,取消向第一电极墙和第二电极墙施加的第一驱动电压;当要保持暗态显示时,取消向第一电极墙和第二电极墙施加的第二驱动电压。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采用的电极为电极墙的形式,故其不会随着全反射结构表面的起伏而起伏,制备工艺简单;同时,电极墙产生的是水平电场,故其电场均匀,驱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第一基板;11、全反射结构;18、第一电极;19、第一基底;2、第二基板;26、反射层;28、第二电极;29、第二基底;61、第一电极墙;62、第二电极墙;63、绝缘介质层;7、吸光颗粒;9、像素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68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