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轮盘式船闸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1584.9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4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龙;仉文岗;李建斌;郑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C1/00 | 分类号: | E02C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盘 闸首 船舶 地基 检修门槽 输水廊道 轮盘式 密封垫 导轨 阀门 船闸 闸门 节能 下游引航道 抽水蓄能 轮盘转轴 圆盘结构 势能 承船厢 钢桁架 内隔板 外隔板 旋转式 上游 盘底 通航 节约 能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轮盘式船闸,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闸首、下闸首、轮盘、地基和导轨。所述上闸首包括检修门槽Ⅰ、闸门Ⅰ、输水廊道Ⅰ、阀门Ⅰ和上游引航道。所述下闸首包括检修门槽Ⅱ、闸门Ⅱ、输水廊道Ⅱ、阀门Ⅱ和下游引航道。所述轮盘为圆盘结构,所述轮盘包括外隔板、内隔板、钢桁架、轮盘转轴、承船厢和盘底。所述轮盘位于地基上方,所述轮盘通过导轨与地基连接。所述上闸首与轮盘接触的区域具有密封垫,所述下闸首与轮盘接触的区域具有密封垫。本发明实现了船舶双向过坝通航,提高了过船效率,旋转式提升船舶过坝,缩短了过坝时间。且充分利用了水的势能实现船舶过坝,并且可以利用上游船舶进行抽水蓄能,节约了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轮盘式船闸。
背景技术
我国近年来兴修了大量的水利枢纽,水利枢纽在解决我国能源和洪涝灾害问题上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以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为例,长江流域人工蓄水很好的解决了中下游因短时间大量降水造成的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分细线、中线、东线分区域解决了我国北方大量城市的缺水问题。
长江流域内共有通航河流3600余条,各项运网密度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航运作为成本最低、单体运载量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在货物贸易和运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长江流域为例,流域内分布大量我国重要城市,合理利用长江航运优势是促进沿海和内地城市贸易发展的重要渠道。
随着河道大坝的修筑,原河道的河势和流态随之改变,阻断了原河道畅通的水路运输路线。航运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实现合理利用水资源并充分发挥河道通航运输的作用的双重目标,减小或消除筑坝带来的通航影响,往往在修建水库大坝时,同时需要修建过坝建筑物,保证原河道的通航功能。过坝筑物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船闸,二是升船机。一般情况下,通航船闸的应用较广,通航能力较大,但船舶过坝时间较长,并且需要耗水量巨大;升船机耗水量小,过坝速度较快,提升高度较大,但是能耗较高,整体通航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船闸的过坝时间长、耗水量大,升船机的能耗较高且通航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节能轮盘式船闸,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闸首、下闸首、轮盘、地基和导轨。
所述上闸首包括检修门槽Ⅰ、闸门Ⅰ、输水廊道Ⅰ、阀门Ⅰ和上游引航道。所述上游引航道连接于上闸首。所述上闸首建于水坝上游。所述水道Ⅰ位于上闸首中。所述水道Ⅰ与上游引航道对接。所述检修门槽Ⅰ位于水道Ⅰ两侧的闸壁上,所述检修门槽Ⅰ为上端开口的方形槽,所述检修门槽Ⅰ位于闸壁的竖直方向。所述闸门Ⅰ安装于水道Ⅰ的中部。参照水流的方向,所述闸门Ⅰ位于检修门槽Ⅰ后方。所述输水廊道Ⅰ位于水道Ⅰ两侧的闸壁上,所述输水廊道Ⅰ为U型结构,所述每侧闸壁上的输水廊道Ⅰ均有两个出入水口。所述两个出入水口分布在闸门Ⅰ的两侧。所述阀门安装于输水廊道Ⅰ上。
所述下闸首包括检修门槽Ⅱ、闸门Ⅱ、输水廊道Ⅱ、阀门Ⅱ和下游引航道。所述下游引航道连接于下闸首。所述下闸首建于水坝下游。所述下闸首中具有水道Ⅱ。所述水道Ⅱ与下游引航道对接。所述检修门槽Ⅱ位于水道Ⅱ两侧的闸壁上,所述检修门槽Ⅱ为上端开口的方形槽,所述检修门槽Ⅱ位于闸壁的竖直方向。所述闸门Ⅱ安装于水道Ⅱ的中部。参照水流的方向,所述闸门Ⅱ位于检修门槽Ⅱ后方。所述输水廊道Ⅱ位于水道Ⅱ两侧的闸壁上,所述输水廊道Ⅱ为U型结构,所述每侧闸壁上的输水廊道Ⅱ均有两个出入水口。所述两个出入水口分布在闸门Ⅱ的两侧。所述阀门安装于输水廊道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15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