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茶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71793.3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渝信有机茶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3/00;A01M29/12;A01B7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563502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茶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典型工艺,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常饮绿茶能防癌和降血脂,防电脑辐射。
茶树新叶是山区传统大宗产品,茶园面积分布广泛,由于农村长期农药农业及化肥农业,工业污水废气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益鸟益虫日益减少濒临绝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茶叶品质下降,农残超标。针对如此状况,全国范围内在茶园改造中,有些地区种植板栗树、杉树、乌桕树,且树长大后枝繁叶茂,茶叶不见一缕阳光,有些茶园中配置乔灌草立体种植,病虫害交叉发生,有些植物因山区不便浇水施肥,难以生长,达不到预期效果。在生物农药防治上,有些生物农药含有增效剂及施用除草剂都能导致农残超标。采用物理方法、人工捕虫、家畜养殖治虫等方法都因茶园在山区,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地区夏季采用遮阳网覆盖给茶树遮阴,增加鲜叶的持嫩性,提高品质,也不太理想。而贵州的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部处于山区,因此贵州的茶叶的种植和其他地方的茶叶种植有一定的区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绿茶的种植方法,以解决高海拔山区茶叶种植的问题。
基础方案:本方案中的一种绿茶的种植方法,包括选种、整地、调整土壤酸碱度、施底肥、定植、修剪、茶园管理,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种,根据本地环境选择抗寒、抗旱、抗病虫害强的茶树品种,选择苗木高度大于20cm,茎粗大于2mm的,具有一定的着叶数,根系旺盛,无病虫侵害的一年生健壮幼苗;
第二步,整地,平整山地,将土地全垦;开行,单行或双行,行距1.2m-1.8m;行深10cm-20cm,行径为10cm-13cm;
第三步,调整土壤酸碱度,根据整地后的土质情况,适当用石灰、硫酸铝、硫酸亚铁或带酸性、碱性的有机肥将土壤的pH值调整至4.5-5.5;
第四步,施底肥,将有机肥作为底肥施于行内,施底肥400-800公斤/亩;
第五步,定植,将茶苗垂直种于行内,填满土,并压紧压实,或用农具夯实苗茎部三方土层,再培上细土1cm-2cm,浇透水分,苗木定植时要比正常深1cm-2cm,茶苗定植采用双行单株的方式,株距50cm,株与株之间呈三角形分布;在茶行中铺放3cm-5cm厚的稻草或其它草类植物进行覆盖;在茶园中部和周边,种植2-3年的香樟,香樟之间的株距0.5m-1m;在行间种植杆高1.0m-1.2m的柿子树,其株距为3.5m-4m,每亩20-30株;
第六步,修剪,包括:
1)定型修剪,一般进行4次,每次定剪的新梢刀口处必须要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第一次修剪结合定植在离地14cm-17cm处定剪;
2)小剪,小剪的目的在于调整树冠,培养良好的采摘面,每年进行一次,小剪的程度,以剪去蓬面上4cm-5cm的为度,主要是剪掉冠面上的小桩头、无用新梢;
3)大剪,经过多年的采摘和小剪的树,应用大剪的方法剪去树冠上部12cm-16cm的一层枝叶;
4)重剪,对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树,一般以剪去原树高的二分之一为宜;
5)台刈,对十分衰老的茶树,宜在离地面约11cm-16cm高处剪掉全部枝干;
第七步,茶园管理,
茶园中耕除草定植,第一年的茶苗根部用手拔除杂草,其余空地浅耕3cm-5cm,不能深耕;第二年浅耕2-3次,时间在5月、8月、10月进行;
除草及追肥,每年中耕2-3次,时间一般在5月、8月、11月,视茶园内的杂草生长情况来定,除草一次,每年8-9月进行;每年施有机肥4次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渝信有机茶叶有限公司,未经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渝信有机茶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1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