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蚂蟥室内人工冬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2252.2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4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史红专;郭巧生;闫士猛;王嘉;戴道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40 | 分类号: | A01K6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蚂蟥 室内 人工 冬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蚂蟥室内人工冬眠方法。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在室内操作简便、存活率高的蚂蟥人工冬眠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蚂蟥存活率可比现有室外自然越冬提高约67%。本发明在基本不减损蚂蟥体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蚂蟥保种率。与现有室外养殖自然越冬保种方法相比,应用本发明一方面可减少蚂蟥种蛭越冬后的死亡数量,另一方面可减少越冬后种蛭体重的下降,不完全统计,每亩可增加蚂蟥干重近40公斤,按目前市场价1000元/kg计,每亩增加经济效益约4万元。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蚂蟥室内人工冬眠方法,属于药用动物养殖领域。
二、背景技术
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又名宽体金线蛭,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环节动物门黄蛭科,其干燥全体为中药材水蛭,是2015版《中国药典》药材水蛭的主要基原动物,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的作用,是通心络胶囊、脑血康等众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对蚂蟥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室外人工养殖方法已取得初步成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蚂蟥是变温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性,随着外界温度的降低,蚂蟥会通过减少或停止自身活动及进食而逐渐进入冬眠状态,以尽可能地降低自身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以利度过寒冷和冬季。但室外越冬时存在诸如水温、光照、雷电、降雨等不可控因素,造成蚂蟥种质成活率降低,降低产量和经济效益。室内越冬能有效控制蚂蟥冬眠环境,提高种蛭成活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蚂蟥能量消耗低并且成活率高的室内人工冬眠方法。
本发明选取健康蚂蟥在清水中暂养两天,不投食物,然后换曝气24h的自来水,同时使其所处黑暗环境的温度以1℃/12h或1℃/24h的速率降温,到4℃时可看到蚂蟥头部和尾部弯曲,呈现“弯月”状,说明蚂蟥已进入冬眠状态,维持环境温度处于4℃状态,期间及时换水保持养殖水质干净无浑浊。通过实验统计和比较发现,在60d的冬眠过程中,蚂蟥的体质量与初始值无明显差异,存活率可达100%,极显著高于室外自然越冬存活率(约60%)。本发明操作简便,在整个冬眠过程中蚂蟥能量消耗低,体重减少极低率高且存活率高。采用本发明一方面能够提高蚂蟥自然越冬的死亡率,减少自然越冬期间的体重下降;另一方面在非越冬期间可以随时让蚂蟥进入冬眠状态,以供科研之用,也可以让蚂蟥避免极度高温伤害;同时采用本发明可以有利于蚂蟥的长途运输。通过本发明可提高蚂蟥种蛭越冬存活率,直接增加了蚂蟥养殖的经济效益。具不完全统计,与现有室外自然越冬相比,采用本发明,可提高种蛭亩产约274.5kg,水蛭药材干品近40kg,按目前市场价1000元/kg计,每亩增加经济效益约4万元。
四、具体实施方式
1.材料
1.1实验材料及仪器:
蚂蟥由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提供,经郭巧生教授鉴定为蚂蟥W.pigra。
MR200溶氧测量仪(南京特安科贸有限公司)、FYL-YS-108L低温保存箱(北京福意电器有限公司),呼吸仪(自制),XHF-D内切式匀浆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810R离心机(Eppendorf公司),Alpha-150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谱元仪器有限公司),FA 1104分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ZD-2型自动电位滴定仪(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2方法
2.1冬眠临界温度的确定
2.1.1耗氧量、耗氧率的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2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稻泥鳅共养方法
- 下一篇:淡水养殖食用杂草稻大闸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