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束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2316.9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9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胡星星;邓天乐;周凯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束 指示 方法 网络设备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波束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以至少解决在采用beam提高高频段的覆盖区大小的技术中结合现有的LTE机制UE耗电比较严重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获取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其中,该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包括终端当前接入的第一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该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在该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指示的调度时间上接收或发送信号;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本发明适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波束(beam)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采用多天线形成具有高天线增益的窄模拟beam来提高高频段的无线覆盖区的大小的技术被引入。其中,如图1所示,由于基站侧天线成本限制,基站管理的每个传输点(英文:transmission point,缩写:TP)在某个时刻只能形成少数几个beam,比如形成一个或两个beam。进而,网络侧在某个时刻调度的用户设备(英文:userequipment,缩写:UE)也只能是这少数几个beam覆盖范围内的UE。对于那些不在这少数几个beam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缩写:UE)而言,UE无法监听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英文: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缩写:PDCCH)。
按照现有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缩写:LTE)机制中的非连续接收(英文:discontinuous reception,缩写:DRX)方式,如果一个UE在某个子帧内监听到了PDCCH指示新数据传输时,该UE还需要在紧接着的一段时间内监听PDCCH;另外,按照现有LTE机制中的非DRX方式,UE需要一直监听PDCCH。然而,这对于采用beam提高高频段的覆盖区大小的技术来说,实际上在UE监听PDCCH的时刻网络侧可能并没有调度该UE,因此在这些时刻,该UE根本无法监听到PDCCH的行为,从而会导致该UE的耗电比较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beam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以至少解决在采用beam提高高频段的覆盖区大小的技术中结合现有的LTE机制UE耗电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beam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获取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其中,该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包括终端当前接入的第一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该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在该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指示的调度时间上收发信号;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eam指示方法,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获取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并向终端发送指示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的第一指示信息,该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包括终端当前接入的第一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在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指示的调度时间上收发信号。这样,终端就可以至少不需要在非终端当前接入的第一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指示的调度时间上监听调度控制信息(比如PDCCH),从而很好的匹配了网络侧对第一beam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调度时间安排,节省了终端耗电,或者可以使得终端进行其他一些测量动作,比如测量各个beam的信号质量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包括该至少一个beam中的每个beam的调度时间和该每个beam的映射关系,或者,包括该至少一个beam中的每个beam的调度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至少一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对应的所有beam中除了该第一beam之外的其它一个或多个beam的调度时间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23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