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钢管电缆续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2576.6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00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廖成龙;沈泽俊;黄鹏;魏然;张卫平;钱杰;王新忠;童征;张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8 | 分类号: | H02G15/08;H02G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郭晓宇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钢管 电缆 续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进行钢管电缆续接的井下钢管电缆续接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由于目前国内高温高压油气井、复杂结构井、海上及滩海油气田、水平井的增多,恶劣的油藏状况和环境条件不断地对常规完井方式提出挑战。同时当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以后,必须对高含水油层采取堵水措施,而开采低含水层,以达到控水稳油、增产提效的目的。在目前低油价情况下,更需要对油气开采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监测和控制,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开采策略,提升油田现代化管理水平,节约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低成本下油气井的高效开采。智能完井、分层注水测调等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两种技术都是通过下入智能开关工具对井下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行实时调控,通过下入电子式或光纤式传感器对井下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数据进行采集监测。
目前多采用井下电池对智能开关工具和传感器进行供电,但测量频率和时长受电池寿命的制约,使得工具的井下工作寿命和测调效率都较低。而采用钢管电缆可同时进行测调信号的传输和井下供电,大大提高了工具的井下工作时间,同时测调效率也更高,因此缆式控制将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为此,必须首先解决井下电缆续接的可靠性问题,特别是在大井深情况下,井下的高温度、高压力对电缆续接密封的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设计简单、密封性可靠的井下钢管电缆续接器,为实现油气井自动化、精细化和高效开采提供基础技术保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井下钢管电缆续接器,包括第一端密封结构、第二端密封结构、续接筒和耐高温阻燃热缩管;其中,将所述第一端密封结构和所述续接筒依次套入第一钢管电缆,并使所述第一钢管电缆穿出所述续接筒;将所述第二端密封结构和所述耐高温阻燃热缩管依次套入第二钢管电缆,并使所述第二钢管电缆穿出所述耐高温阻燃热缩管;将所述第一钢管电缆和第二钢管电缆焊接在一起,并将所述耐高温阻燃热缩套管移至电缆焊接处,对所述耐高温阻燃热缩套管加热使其收缩并包裹在所述第一钢管电缆和所述第二钢管电缆的钢管外部;将所述续接筒移至所述焊接处,通过所述第一端密封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管电缆的钢管和所述续接筒形成密封,且通过所述第二端密封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二钢管电缆的钢管和所述续接筒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密封结构包括第一电缆密封接头、第一压环、第一橡胶密封圈以及第一挡环;将所述第一电缆密封接头、第一压环、第一橡胶密封圈、第一挡环和所述续接筒依次套入所述第一钢管电缆;其中,所述续接筒移至所述电缆焊接处,通过所述第一端密封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管电缆的钢管和所述续接筒形成密封,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一电缆密封接头与所述续接筒通过密封管螺纹进行连接,随着所述第一电缆密封接头的拧入,所述第一压环对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进行挤压,所述橡胶密封圈发生变形,从而与所述第一钢管电缆的钢管和所述续接筒形成密封,将所述第一电缆密封接头上的螺母拧紧,与所述第一钢管电缆的钢管紧紧接触,从而与所述第一钢管电缆的钢管形成金属密封,并对所述第一钢管电缆的钢管抓紧固定;所述第一挡环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优选实施例中,当将所述第一电缆密封接头上的螺母拧紧时,所述第一电缆密封接头内部的卡套结构与所述第一钢管电缆的钢管紧紧接触。
进一步地,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密封结构包括第二电缆密封接头、第二压环、第二橡胶密封圈以及第二挡环;将所述第二电缆密封接头、第二压环、第二橡胶密封圈、第二挡环和所述耐高温阻燃热缩套管依次套入所述第二钢管电缆;其中,所述续接筒移至所述电缆焊接处,通过所述第二端密封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二钢管电缆的钢管和所述续接筒形成密封,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二电缆密封接头与所述续接筒通过密封管螺纹进行连接,随着所述第二电缆密封接头的拧入,所述第二压环对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圈进行挤压,所述橡胶密封圈发生变形,从而与所述第二钢管电缆的钢管和所述续接筒形成密封,将所述第二电缆密封接头上的螺母拧紧,与所述第二钢管电缆的钢管紧紧接触,从而与所述第二钢管电缆的钢管形成金属密封,并对所述第二钢管电缆的钢管抓紧固定;所述第二挡环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圈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优选实施例中,当将所述第二电缆密封接头上的螺母拧紧时,所述第二电缆密封接头内部的卡套结构与所述第二钢管电缆的钢管紧紧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25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