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3085.3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7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吕银涛;任俊江;谭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连接 | ||
一种信号连接件具有转换信号流向的功能,它包括具有一凹进部的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定引出端和可动引出端以及金属外壳,所述凹进部中可插入匹配的同轴连接器的中心导体,所述金属外壳用于与所述匹配的同轴连接器的外部导体电气连接且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外部,所述固定引出端作为常闭功能端子,在不需要转换信号到外部的一般情况下与所述可动引出端电气连接,在需要将信号转换到外部的测试状态时与匹配的同轴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电气连接,即:所述可动端子的前部与所述固定引出端接触连接,当所述匹配的同轴连接器的中心导体插入到所述凹进部时与所述固定引出端接触连接且使得所述可动引出端被迫与所述固定引出端断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号连接件。
背景技术
在电子信息领域的通信装置中,例如移动电话、无线局域网装置等设备,使用有改变信道的交换功能的表面贴装型信号连接件,和它匹配的同轴连接器来实现射频回路的可检测性和信号转换流向。在这些信号连接件中,基本都是由固定引出端、可动引出端、金属外壳和绝缘体组成,其中的可动引出端与固定引出端之间是通过可动引出端的延长的弹力臂搭接接触到固定引出端来实现信号导通连接的,如此一来,在使用配合的同轴连接器进行转接信号连接过程中,所述弹力臂会受到配合的同轴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的作用压力,如果压力过大超出可动引出端的承受范围,可动引出端的弹力臂会因为发生了塑性变形而无法回到预定的与固定引出端相接触的原位置,导致产品的信道切换功能失效。
另外,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发展,要求产品的整体外形越来越小,这就要求可动引出端的弹力臂会越来越短,这样,可动引出端可承受的力量会越来越小,这无疑增加了结构功能实现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连接件,用以与其配合的同轴连接器相互配合使用,包括:绝缘本体,它具有一凹进部,在所述凹进部中可插入匹配的同轴连接器的中心导体;固定引出端和可动引出端,它们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金属外壳,它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外部,用于与所述匹配的同轴连接器的外部导体电气连接;空心的圆柱状活塞件,其可在所述同轴连接器与该信号连接件相互接合时被动地沿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插入方向进行往返活动:其中,所述可动引出端的前部向着所述固定引出端延伸并从下面与所述固定引出端接触连接,所述匹配的同轴连接器的中心导体插入到所述凹进部时与所述固定引出端接触连接且使得所述可动引出端被迫与所述固定引出端断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固定引出端镶嵌成型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可动引出端镶嵌成型于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凹进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一框体以及对称地分布于框体两侧的下凹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中间的设有台阶面的主梁部和分列所述主梁部两侧的侧梁部以及设置于主梁部和侧梁部之间的容置槽,所述侧梁部上设置有台阶部,所述第一本体的下凹部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台阶部之上形成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动引出端大致呈U形,由等厚金属片材通过冲压工艺形成,包括镶嵌成型于第二本体的长板状的基体部、从该基体部的一侧缘平行地延伸形成并分别容设于所述容置槽内的两个弹臂部、从该基体部的另一侧缘延伸弯折形成的可与印制板焊接连接的可动焊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引出端由等厚金属片材通过冲压工艺形成,包括镶嵌成型于所述框体的主体部、从该主体部的一侧缘向着所述可动引出端延伸形成的呈水平的平整部以及从该主体部的另一侧缘延伸弯折形成的可与印制板焊接连接的固定焊接部;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可以与所述可动引出端接触连接,所述平整部安装于所述主梁部的台阶面之上且其上表面用以与所述匹配的同轴连接器的中心导体接触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分列于所述平整部两侧的凸点部,该凸点部与所述可动引出端的弹臂部形成两点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30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计算机软件保护的加密系统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