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全生育期全部肥料一次性根区穴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74629.8 | 申请日: | 2016-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9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火焰;刘晓伟;陈小琴;周健民;陈照明;朱德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全生育期 全部 肥料 一次性 根区穴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田作物施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全生育期全部肥料一次性根区穴施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从播种育秧至收获,一般除了施用基肥外,还需要进行1-2次的追肥。由于水田耕作的特点,水稻的基肥一般均通过表面撒施后翻地进行,而追肥由于田间有水及植株生长的特点只能通过表面撒施。在基肥施入后,翻地措施往往不能使施入的肥料与耕层土壤混合均匀,更不能使肥料很快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因而在随后的灌水措施中会使一部分肥料直接存在于田间表层水中,表层水中的肥料养分极其容易因地表径流而损失。追肥由于只能撒于田间表面,其损失率更高。
此外,大田水稻一般采用穴栽的方式种植,这种栽培特点决定了稻株吸收的养分绝大部分来自于根系周围。而稻田土壤施肥一般均为撒施,这就形成根区与肥区吻合度差的情况,不可避免造成稻田肥料养分通过多种途径损失、肥料利用率低的结果。
肥料施入土壤后会在土肥界面发生一系列吸附、解吸、固定、释放等反应,不同肥料在土壤中迁移距离有差异,因而影响到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一般来说,施在作物根系附近的肥料,其利用率更高,但是由于肥料进入土壤后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反应,在集中施肥的施肥点周围(一般称作“肥际微域”)养分浓度会比周边土体中养分含量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肥际微域内的微生物活性会受到影响,从而减缓肥料本身被分解或硝化的进程,使集中施用的肥料具有缓释肥的功能。因此,从理论上来说,适宜深度和距离的根区施肥可以取代多次施肥。这件事本方法提出的理论依据。
然而,由于肥际微域养分浓度极高,因而也存在灼伤种子或幼根的可能,因此该方法具有可行性的前提是对施肥位点的探索,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机械和技术的支持。本方法的研究者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的探索与研究,通过理论探讨和长期生产实践验证,对该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初步的切实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全生育期全部肥料一次性根区穴施方法。本发明针对水稻基肥撒施、追肥操作不便、肥料利用率低、人力物力投入较多的情况,提供了一种水稻全生育期全部肥料一次性根区穴施方法,使水稻生长期间只需要施用一次基肥即可满足其生长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水稻全生育期全部肥料一次性根区穴施方法,在水稻生长期间,将水稻生长期所需肥料全部通过穴施途径一次性施入,并且在水稻生长周期内不再追肥。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水稻生长期所需全部肥料均通过穴施途径一次性施于水稻根区范围内。例如将全部肥料通过穴施方式施加于距水稻根系横向距离0~20cm、根下纵向距离1~20cm处。
在一种方案中,水稻生长期所需全部肥料通过穴施方式施加在距水稻根系横向距离0~10m、根下纵向距离4~15cm处。
在一种方案中,水稻生长期所需全部肥料通过穴施方式施加在距水稻根系横向距离3~8cm、根下纵向距离5~15cm处。
在另一种方案中,水稻生长期所需全部肥料通过穴施方式施加在距水稻根系横向距离5cm、根下纵向距离8~15cm处。
本发明中的水稻生长期所需肥料的种类并无特殊要求,可直接采用农业上常用肥料,例如当地常用肥料及品种。
本发明对水稻生长期所需肥料的施用量无特殊要求,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如土质、水稻品种等条件)进行调整或实施,也可直接采用当地的经验使用量。在一种方案中,水稻生长期所需肥料为氮肥、磷肥和钾肥。
一种更具体的方案中,氮肥的施用量以N计为10~18kg/亩,磷肥的施用量以P2O5计为6~15kg/亩,钾肥的施用量以K2O为6~15kg/亩。
在另一种更具体的方案中,氮肥的施用量以N计为12~15kg/亩,磷肥的施用量以P2O5计为6~10kg/亩,钾肥的施用量以K2O为8~12kg/亩。
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水稻生长期所需肥料中,氮肥的施用量以N计为15kg/亩,磷肥的施用量以P2O5计为6kg/亩,钾肥的施用量以K2O为8kg/亩。
在另一种具体方案中,水稻生长期所需肥料中,氮肥的施用量以N计为12kg/亩,磷肥的施用量以P2O5计为8kg/亩,钾肥的施用量以K2O为12kg/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46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