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5455.7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4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康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苏琳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进一步减少张紧轮的轴承的负载能力的转向装置。带张力调整机构(50)具有: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于减速器壳体(17)的内表面的底座(53)、被底座(53)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圆筒状的张紧轮(51)、与底座(53)(弯曲部(53b))抵接的杆(55)、与杆(55)螺合的进给螺母(56)、以及一端固定于进给螺母(56)而另一端固定于减速器壳体(17)的弹簧部件(57)(受扭螺旋弹簧)。在带(43)松弛时,通过弹簧部件(57)的弹力使进给螺母(56)旋转,伴随着该旋转,杆(55)朝从进给螺母(56)脱离的方向移动而按压底座(53)(弯曲部(53b))。
本申请主张于2015年10月0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98619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包括说明书、附图、摘要在内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将马达的旋转运动经由齿形带以及带轮传递至滚珠丝杠机构,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齿条轴的直线运动,由此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的转向装置。若该带的张力减少而导致带松弛,则担心在带与带轮之间传递的扭矩变大时,带的齿与带轮的齿的啮合错位,从而无法传递大扭矩。因此,在转向装置设置有对带的张力进行调整的带张力调整机构。日本特开2007-112245号公报示出的带张力调整机构具有:经由销被壳体支承为能够摆动的底座、被底座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与带接触的张紧轮、以及以张紧轮被按压于带的方式对底座进行按压的进给丝杠机构。通过对进给丝杠机构的丝杠的进给量进行调整,来调整张紧轮相对于带的按压量。
然而,由于年久老化使带失去弹性,因此经过了一定期间后的带的张力比初始状态的带的张力弱。因此,需要考虑今后假定的带的张力的降低来设定初始状态的带的张力。为使经过了一定期间后的带的张力超过规定值,需要以使初始状态的带的张力比规定值大的方式将张紧轮较强地按压于带。越将张紧轮较强地按压于带,越使进给丝杠机构的进给量增大。但是,越是在使丝杠的进给量增大而较强地按压底座的情况,例如作用于能够旋转地支承螺母的轴承的载荷越增大。因此,需要增加轴承相对于载荷的负载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个在于提供能够进一步减少张紧轮用的轴承的负载能力的转向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转向装置具备:马达;转向轴,其沿轴向往复移动;螺母,其经由多个滚珠与上述转向轴螺合;减速器,其具有从动带轮、驱动带轮以及带,上述从动带轮固定于上述螺母的外周面且供上述螺母插入,上述驱动带轮被固定为能够与上述马达的旋转轴一体旋转,上述带被卷挂于上述从动带轮与上述驱动带轮之间;带张力调整机构,其被设置为用于调整上述带的张力;壳体,其收纳上述转向轴、上述螺母、上述减速器以及上述带张力调整机构;以及轴承,其将上述螺母相对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支承为能够旋转,上述带张力调整机构具有:底座,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进行相对移动;张紧轮,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底座旋转并与上述带抵接;张紧轮用的轴承,其将上述张紧轮相对于上述底座支承为能够旋转;杆,其第一端部相对于上述壳体以无法绕轴旋转而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嵌合,并且第二端部与上述底座抵接;内螺纹部件,其从上述杆的第二端部侧螺合于上述杆;以及弹簧部件,其通过将第一弹簧端固定于上述内螺纹部件并且将第二弹簧端固定于上述壳体,从而以将上述杆朝向上述底座按压的方式对上述内螺纹部件进行旋转施力,通过将上述杆按压于上述底座,从而将上述张紧轮按压于上述带。
根据该结构,在例如带的张力降低的情况下,相比通过带的张力使带按压张紧轮的力,通过弹簧部件使张紧轮按压带的力更大。此时,弹簧部件的作用力通过内螺纹部件与杆的第二端部的螺合关系,被转换为使杆沿朝向底座按压的方向进行直线移动的力。伴随着底座被杆按压而移动,张紧轮被按压于带,由此带的张力增大。而且,降低的带的张力增大,由此在带按压张紧轮的力与张紧轮按压带的力几乎相等时,带的张力不会再继续增大。像这样自动地调整带的张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54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