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口速率确定方法以及计算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6824.4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8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魏旭;隆沅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G06F13/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口 速率 确定 方法 以及 计算机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端口速率确定方法,用于确定SAS端口的通道传输速率,包括:对于一个包括N个物理通道的端口,计算机设备确定该N个物理通道的M个互不相同的协商速率;分别确定该M个互不相同的协商速率对应的M个端口总带宽;将该M个端口总带宽中,最大的端口总带宽对应的协商速率,确定为端口的通道传输速率。本申请不再使用最低协商速率作为端口的通道传输速率,而是将最大端口总带宽对应的协商速率确定为端口的通道传输速率,这样能够最大的发挥整个端口的传输性能,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本申请还提供了相关的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口速率确定方法以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英文:serial attached small computer systeminterface,缩写:Serial Attached SCSI,简称:SAS)是一种智能的通用接口标准,用于计算机内部模块之间的通信连接,以及计算机与其它外接设备(如硬盘、光驱等)之间的连接。在SAS标准中,数据的发送端(英文:initiator)与接收端(英文:target)之间通过建立点对点连接,选择一个合适的物理通道进行数据传输。采用SAS标准的物理通道在使用之前,一般需要先通过速率协商方法来协商各物理通道传输数据的速率。所协商的速率,即协商速率用于表示每个物理通道进行数据传输时能够传输的最大速率,即物理通道能够以低于或等于协商速率的速度进行数据传输,但无法以高于协商速率的速度进行数据传输。
SAS标准在物理通道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的定义了端口(英文:port)的概念。具体的,一个端口中可以集成有多个物理通道,使用该端口的设备能够在该端口内的任意物理通道上传输数据。SAS端口由计算机设备来控制,若发送端有数据待传输,则计算机设备设定该数据的通道传输速率,然后端口随机选择一个可用的物理通道,并在选择的物理通道上以设定的通道传输速率传输该数据。通过将多个物理通道集成到一个端口内,能够提高数据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有效带宽,进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但是,同一端口中不同物理通道的协商速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就给计算机设备设定数据的传输速率带来了麻烦。举例来说,若计算机设备将通道传输速率设定的较高,则一旦端口在数据传输时选择了协商速率比设定的通道传输速率小的物理通道传输数据,就会造成数据传输失败。为了减少数据传输失败的几率,现阶段的技术中计算机设备一般将通道传输速率设置为各物理通道的协商速率中最低的协商速率。但是这样得到的端口的传输总带宽最小,数据传输的效率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端口速率确定方法,用于确定SAS端口的通道传输速率。本申请还提供了相关的计算机设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口速率确定方法,包括:对于一个包括N个物理通道的端口,计算机设备确定该N个物理通道的M个协商速率,协商速率为端口在与对端端口建立连接时,每个物理通道所协商的通讯速率。计算机设备分别确定该M个互不相同的协商速率对应的M个端口总带宽,该M个协商速率中,第i个协商速率对应的端口总带宽为:将第i个协商速率设定为端口的通道传输速率时,端口达到的总带宽。计算机设备将该M个端口总带宽中,最大的端口总带宽对应的协商速率,设定为端口的通道传输速率。本实施例不再使用最低协商速率作为端口的通道传输速率,而是将最大端口总带宽对应的协商速率确定为端口的通道传输速率,这样能够得到最大的端口总带宽,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可选的,第i个协商速率对应的端口的总带宽为:协商速率不低于该第i个协商速率的物理通道的个数,与该第i个协商速率的乘积。
可选的,计算机设备在设定了端口的通道传输速率后,关闭端口中协商速率小于通道传输速率的物理通道。关闭后的物理通道不再可用,这样在后续选择传输数据的物理通道时,就不会选择到协商速率小于通道传输速率的物理通道,能够大大减小数据传输失败的发生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68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