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铁异核含能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催化性能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9159.4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78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卫芝贤;宋江锋;屈媛媛;康丽;谢飞;张鹤丹;岳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5/02 | 分类号: | C07F15/02;B01J31/22;C06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能配合物 配合物 异核 推进剂 硝铵类 制备 含能燃烧催化剂 催化热分解 水溶液法制 四氮唑乙酸 催化性能 六方晶系 空间群 潜在的 合成 环保 | ||
本发明涉及铜‑铁异核含能配合物的制备与应用领域。用温和的水溶液法制备了铜‑铁异核四氮唑乙酸含能配合物,该配合物的组成为:Cu(II)Fe(III)3(tza)6(OH)3H2O·(H2O)6(NO3)2.配合物属于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3/m(176)。该配合物具有绿色,钝感且高能的特点,对硝铵类推进剂中主要成分奥克托金(HMX)具有明显的催化热分解作用,可望成为硝铵类推进剂中的潜在的含能燃烧催化剂。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环保,原料易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铁异核含能配合物的制备与应用领域,具体来讲,是指铜、铁离子与四氮唑乙酸形成的铜-铁异核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推进剂燃烧性能的调节是推进剂应用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燃速压强指数是衡量推进剂燃烧稳定性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要求推进剂具有燃速调节范围宽和压强指数低的燃烧特性。目前,研究人员一般采用添加燃烧催化剂来调节燃速及降低压强指数,其用量少,且效果显著,是固体推进剂中重要的功能材料。由于固体推进剂配方的多样性、成分的复杂性及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得不同的推进剂需要不同的燃烧催化剂。含能的燃烧催化剂由于本身含能,且在推进剂燃烧过程中能原位产生新鲜的微纳米催化剂,所以一方面能避免惰性催化剂使推进剂能量降低的缺点,另一方面可大大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为此,含能燃烧催化剂的研究己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由于多核的含能配合物可在原位产生多种类微、纳米催化剂,为此,可对推进剂中的不同组分分别起到催化或协同催化作用,因此,相比于单核催化剂,异核催化剂会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为此,合成异核的含能燃烧催化剂成为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
已有研究表明:氧化铜和氧化铁可分别作为推进剂中的燃烧催化剂,所以其形成的异核含能配合物预期会提高推进剂的的燃烧性能。
四唑类化合物由于具有配位能力优良、配位模式多样,结构中含有大量生成焓较高的N=N、C-N键,具有较高的能量,且燃烧产物大多为N2,不会造成污染。其中四氮唑乙酸含有羧基,可提高推进剂的氧平衡,是一类可合成多种新颖拓扑结构含能配体,因此,本发明用四氮唑乙酸与金属离子铜、铁在室温条件下,水溶液中方便地合成了铜-铁异核含能配合物,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过程温和,且易于工业化的特点,预计可作为推进剂中的潜在的含能燃烧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铁异核四氮唑乙酸含能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催化作用。
本发明实现过程如下:
取0.1mmol/mL的Cu(NO3)2 6.00-12.00mL加入到10.00-12.00mL的0.1mmol/mL的Htza(用NaOH调pH=9)溶液中,搅拌均匀,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6.00-12.00mL 0.1mmol/mL的Fe(NO3)3溶液,混合均匀,溶液为深棕色,静止5天,有深棕色八面体晶体析出。
以上所述例子,仅是氮杂环羧酸类配体中的四氮唑乙酸与硝酸铜,硝酸铁合成铜-铁异核四氮唑乙酸配合物的一个实例,本发明还应包括其它氮杂环羧酸类的类似配体如三氮唑羧酸类,四嗪类及其它四唑羧酸类配体,加入的金属离子应包括相应的硫酸盐,醋酸盐及碳酸盐等,且制备产物的各个反应物浓度范围可分别可增大和减少十倍,配体与各金属离子之比为12∶1-1∶12。
本发明还提供了铜-铁异核四氮唑乙酸含能配合物对高能硝胺类推进剂中主要组分奥克托金(HMX)热分解的催化作用。将合成的含能配合物与HMX按质量比1∶3机械混合,进行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测试,研究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对HMX催化热分解作用,探讨其作为燃烧催化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铜-铁异核四氮唑乙酸含能配合物对HMX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可成为硝铵类推进剂中潜在的燃烧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91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视觉系统
- 下一篇:确定供体和受体差异SNP的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