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组合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推进一体化布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85546.9 | 申请日: | 201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1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鹏;薛龙生;焦运;徐相荣;徐培;有连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K7/16 | 分类号: | F02K7/16;F02K9/97;F02C7/04;B64F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组合 动力 高超 声速 飞行器 气动 推进 一体化 布局 方法 | ||
1.一种基于组合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推进一体化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通道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尾喷管分别与飞行器前体、后体一体化设计,以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通道为基础,涡轮发动机通道、火箭引射冲压发动机通道与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通道并联布置,使不同飞行马赫数下三通道依各自工作条件相互协调工作,包括步骤如下:
(1)依据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设计要求,设计出巡航状态下的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通道;其中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通道的高超声速进气道采用流线追踪法与飞行器前体下表面一体化设计,同时基于一体化的进气道压缩面/前体下表面构造整个密切锥前体乘波面;尾喷管与飞行器后体下表面一体化设计;
(2)依据火箭引射冲压发动机设计点的尺寸参数,并基于上述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通道,在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通道背部构造火箭引射冲压发动机通道,并且与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通道共用进气道入口与尾喷管出口,采用上下并联模式;
(3)将上述并联的双通道布局构造成左右双发模式,并基于二者的位置与内侧空间,构造涡轮发动机通道,与二者左右并联;涡轮发动机通道在侧面共享进气道入口,同时在侧面共享尾喷管出口,拥有独立的通道调节板;依据上述三个发动机通道出口位置布局、尺寸以及工作模态的调节需求,采用二维与三维组合扩张的模式设计尾喷管;火箭引射冲压发动机通道与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通道出口并联段采用二维扩张设计,连续线性调节;涡轮发动机通道出口与二者的并联段采用三维扩张设计,独立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推进一体化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通道包括: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燃烧室及尾喷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855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箱喇叭(RJ15‑2210R)
- 下一篇:电子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