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镉污染对两栖动物危害程度的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86818.7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1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敏毅;段仁燕;孟小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292 | 分类号: | G06T7/292;G06T7/8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张景云 |
地址: | 246133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污染 两栖动物 危害 程度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污染评价技术,涉及一种水体镉污染对两栖动物危害程度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大量的工业、农业及居民生活中污水和有害物质的排放。水生生态系统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重金属镉离子的排放,像Hg,Cr,Cd,Ni,Cu,Pb。给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也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评估这些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两栖动物的生存与水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关于受污染的水体是否对生物造成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尚缺乏统一的参考标准和评价方法。因此,有必要针对受污染的水域,客观真实评价其对动物的影响。
目前评价镉污染对两栖动物的影响多集中在形态解剖结构的变化及生理指标的波动等,这些指标有的测定起来很复杂,如测定形态解剖结构,需要制作石蜡切片或超薄切片,程序繁琐,制作难度较大;有的指标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如生理指标,包括体内离子含量变化,激素变化,酶的变化等,不但测定起来较复杂,而且指标变动较大,不太稳定。而且,这些指标的测定也需要将动物处死进行分析,过程残忍且实验程序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黑斑蛙的跳动能力来评价水体镉污染状况对两栖动物危害程度的评价方法,可根据受污染水体中蛙的跳跃能力,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来确定不同污染程度的水对两栖动物的危害程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水体镉污染对两栖动物危害程度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水体镉污染对两栖动物危害程度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从自然界不同镉污染程度的水体中采集生活的黑斑蛙个体,并以黑斑蛙生活水体的不同将黑斑蛙分为不同组;记录不同水体的镉污染参数备用;
步骤21.实验环境搭建
21)将三维标定框架和多台摄像机放置在一平面上,调整多台摄像机,使多台摄像机能够分别从不同角度拍摄到三维标定框的所有标定点;在调整多台摄像机的过程中,将拟真玩具蛙放在观测范围内,便于对多台摄像机的焦距进行调整,从而标定测试区域,确定坐标系;焦距调整完毕后,将三维标定框和拟真玩具蛙移开,多台摄像机位置不动备用;
22)准备闪光灯备用;
步骤3.黑斑蛙跳跃能力测试
31)图像采集前准备
在图像采集前,先对黑斑蛙的关键部位涂上白色涂料,通过标记这些关键部位来确定关键部位;
32)黑斑蛙运动图像采集
首先将多台摄像机的快门按下,摄像机开始记录运动图像;然后将第一组黑斑蛙放置在测试区域内,再触发所述闪光灯,多台摄像机记录下该时刻的闪光点,作为图像分析处理的同步点;接着实验员对黑斑蛙进行刺激,使黑斑蛙在测试区域范围内运动;当黑斑蛙完成一次完整的跳跃时,摄像机停止记录;接着采集下一组黑斑蛙运动图像,直至所有组黑斑蛙运动图像全部采集完成;
33)跳跃能力参数获得
采用运动分析系统对所有组的黑斑蛙运动图像进行分析,并分别计算出不同组的黑斑蛙的跳跃能力参数;
34)将多组黑斑蛙的的跳跃能力参数和与其相对应的水体的镉污染参数进行一一对应形成形成评价指标。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分别从无污染、轻度镉污染、中度镉污染、重度镉污染的水体中采集黑斑蛙个体,并将黑斑蛙分为4组。
优选的,所述步骤21)中,所述三维标定框架为DLT单轴三维标定框架,标定的测量空间为0.31m×0.49m×0.20m。
优选的,所述步骤21)中,所述多台摄像机为4台,分布在测试区域的四周。
优选的,所述步骤31)中,黑斑蛙的各个关键部位为腰带中心、左髂关节、右髂关节、左膝关节、右膝关节、左踝关节、右踝关节,并分别在上述各关键部位涂抹白色涂料进行标记。
优选的,所述步骤31)中,当黑斑蛙受到刺激时表现出不跳跃状态,停止试验,待黑斑蛙休息24h后再进行试验。
优选的,所述步骤33)中,所述运动分析系统为德国的Simi Motion三维运动分析系统。
优选的,所述步骤33)中,所述黑斑蛙的跳跃能力参数为最大高度(m)、最远距离(m)、最大速度(m/s)、最大加速度(m/s2)、左膝关节最大伸展度(°)、右膝关节最大伸展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师范大学,未经安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868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