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输入数据被侧录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87690.6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6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基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基旆 |
主分类号: | G06F21/83 | 分类号: | G06F21/8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输入 数据 被侧录 计算机网络 系统 | ||
本案为下面案件的分案申请:
原申请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输入数据被侧录的计算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使用端输入加密、远程有解密服务器的创新计算机网络防侧录系统。
背景技术
计算机键盘按键数据传输至主计算机的过程中,按键数据是公开透明的,因为个人计算机的软硬件规格是公开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公开的软硬件规格或其他方式取得按键侧录软件、间谍软件,用以撷取用户按键的数据,计算机侧录或间谍软件即是利用此特性非法盗取个人账号与密码。
目前复杂的网络环境对于未装设输入数据加密产品的计算机用户而言风险是相当高的,时常可听闻计算机游戏用户在在线游戏中的宝物或点数被盗取或消费者因网络银行的账号密码被侧录而发生金钱损失等等情况;而世界各国也因此限制网络银行交易的便利性,例如国内无约定的账号转账即有不得超过三万元的规定,有些国家甚至因此而不允许人们使用网络银行。即使网络使用加密的SSL(Secure Sockets Layer)或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加密网络协议,对这输入数据这部分还是没有保护的作用,且这些加密网络协议甚至帮黑客加密其偷取的数据,回传到自己设定的位置。
目前相关业界虽已开发出一些计算机防侧录产品如防侧录键盘、防侧录软件、防侧录连接线等等可供使用消费者选用;惟综观而论,此等计算机防侧录产品均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与缺弊,必须加上网络解密的功能,然而,防止输入数据被侧录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其解密的位置必须设在应用服务器(如网络银行的服务器),如此应用服务器必须更改原本的网页与伺服程序以因应配合加解密的设定流程,进而存在设置成本与管控成本,致使网络银行业者在无其他外在压力下(例如法令强制规定),不易推动建置防止输入数据被侧录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功能,以致网络银行交易不够安全,用户不愿意大幅利用网络银行,造成银行业者网络银行效率不彰,无法成为银行赚钱的工具。而一般使用者也没辨法使用到更多便利的网络银行功能(银行为减少交易风险而关闭某些功能);例如非约定转账(目前大多数银行须要到银行柜抬辨理约定转账才能进行转账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输入数据被侧录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输入数据被侧录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一使用端计算机主机;一数据输入及加密装置,与使用端计算机主机呈数据传输关系,该数据输入及加密装置选用自加密键盘、加密鼠标、加密触摸板或加密屏幕键盘,该数据输入及加密装置具有数据输入接口以供用户操作输入文字数据,且具有对输入的文字数据进行加密后输出的功能;一解密服务器,通过因特网与使用端计算机主机呈数据传输关系,该解密服务器能够对经由数据输入及加密装置加密后输出的文字数据进行解密的动作;一应用服务器,通过因特网或专线网络与解密服务器呈数据传输关系,该应用服务器能够接收来自输入数据加密装置所输入且经由解密服务器解密后的文字数据。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发明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大致可达到如下优点:由于使用端所输入的文字数据并非在使用端计算机装置进行解密,而是在因特网远程的该解密服务器进行解密,故能够有效防止黑客从中窃取用户输入的文字数据,达到计算机输入数据防侧录功能,且该应用服务器无须变更设计即能接收使用端输入的文字数据,能够大幅降低其设置成本与管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基旆,未经王基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876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备用电源控制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