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醚胺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88046.0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5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国;何志强;方洇;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325 | 分类号: | C08G65/325;C10L10/04 |
代理公司: | 31313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林高锋 |
地址: | 2015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醚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醚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
(1)将骨架镍催化剂和镁铝复合氧化物按重量比(1-5):1进行装填;
(2)加入聚醚、胺类化合物和氢气,进行氨化反应,反应温度为150-250℃,反应压力为1-20Mpa,反应时间为2-5小时;其中,所述聚醚的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n为0-20的任意整数,m为1-35的任意整数;R为C4-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4-C20的烷基苯基、二烷基苯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胺类化合物为液氨、甲氨、乙氨或异丙胺;所述胺类化合物与所述聚醚的摩尔比为(1-20):1;所述氢气与所述聚醚的摩尔比为(0.5-10):1;
(3)步骤(2)的反应产物经气液分离后,液体物料经脱水和脱氨后,与胺类化合物和氢气混合再次进行氨化反应,反应温度为150-250℃,反应压力为5-20Mpa,反应时间为2-5小时;其中,所述胺类化合物与步骤(2)中使用的一致;所述胺类化合物与所述聚醚的摩尔比为(1-30):1;所述氢气与所述聚醚的摩尔比为(0.5-20):1;
(4)将步骤(3)的反应产物冷却,经气液分离后,对液体物料进行脱水和脱氨,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骨架镍催化剂中,按重量百分比含有:镍80-95%、铜4.5%-15%和镧0.5-5%;
和/或,所述镁铝复合氧化物中,铝和镁的摩尔比为(1-5):1;
和/或,所述骨架镍催化剂和所述镁铝复合氧化物的重量比为(2-5):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聚醚由下述方法制得:将起始剂和强碱性催化剂加入压力反应釜中,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3次,升温至110℃,在-0.09MPa以下真空度环境下脱水30-60min,然后升温至120℃,通过入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在压力为0.05-0.35MPa,温度120-160℃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进料结束后当反应釜中压力在30min内不再下降时,反应结束,生成聚醚粗品;将反应物冷却至60-100℃时,加入磷酸中和至pH值为4.0-5.0,加入吸附剂硅酸镁进行吸附,然后减压蒸馏脱水,过滤后,即得;其中,所述起始剂为壬基酚、十二烷基酚、异构十醇或异构十三醇,所述的强碱性催化剂为KOH、NaOH、KOCH3、NaOCH3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强碱性催化剂用量为起始剂质量的0.05-1%;所述吸附剂用量为所述聚醚粗品重量的3-8%。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胺类化合物与所述聚醚的摩尔比为(1-10):1;
和/或,步骤(2)中,所述氢气与所述聚醚的摩尔比为(1-5):1。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反应温度为180-240℃;
和/或,步骤(2)中,所述反应压力为5-15MPa。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胺类化合物与所述聚醚的摩尔比为(5-15):1;
和/或,步骤(3)中,所述氢气与所述聚醚的摩尔比较佳地为(5-15):1。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反应温度为180-240℃;
和/或,步骤(3)中,所述反应压力较佳地为5-15MPa。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脱水和脱氨在蒸发器中进行;
和/或,步骤(4)中,所述脱水和脱氨在蒸发器中进行。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冷却的目标温度为140-160℃。
10.一种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聚醚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880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