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工业废水的分盐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89351.1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15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唐多钦;杨俊;殷智;葛向辉;杨怀忠;韩舜才;包双峰;张波;权秋红;张建飞;石维平;王志稳;张普寨;周辉;郭以果;黄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中煤远兴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017309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废水 技术 及其 工业化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盐废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分盐工艺,尤其涉及煤化工废水和煤矿疏干水的分盐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到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尤其是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排放问题日趋严重,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含盐量有机废水含有的主要离子为Cl-、SO42-、Na+、Ca2+等盐类物质。高浓度离子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主要表现:盐浓度高、渗透压高、微生物细胞脱水引起细胞原生质分离;盐析作用使脱氢酶活性降低;氯离子高对细菌有毒害作用;盐浓度高,废水的密度增加,活性污泥易上浮流失,从而严重影响生物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如何处理高盐废水从而保证水资源的清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煤化工经过“十二五”的蓬勃发展,工艺和装备技术均取得了巨大进展,煤气化技术、甲醇制烯烃技术项目在西北地区遍地开花,但煤炭资源与水资源更呈逆向分布。作为煤化工发展主体的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水煤比仅为1∶22、1∶30、1∶45和1∶7,水资源已成为煤化工发展的首要约束指标。
经浓缩的高含盐水总溶解固体(TDS)通常为4000~50000mg/L,若直接排放会造成河水和地下水污染,更甚者会造成区域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等严重生态问题。随着2015年国家新环保法的实施和“水十条”的提出,为了生存,各煤化工企业实现废水“零排放”成了必经之路,通过特定的“零排放”工艺,将高含盐废水浓缩,盐结晶为固体,产水全部用于回用,达到污/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目前行业内排放工艺流程如下:
该技术虽然能实现污/废水“零排放”的目标,但是其最大的缺点是结晶盐为混合杂盐,杂盐包含多种无机物,以及大量有机物,并且杂盐具有极强的可溶性,其稳定性和固化性较差,可随着淋雨渗出,进而造成二次污染。另外杂盐属于危险废弃物,处理成本高,目前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为3000元/吨左右,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鉴于工业废水结晶盐处理难度大、费用高,以及高环境准入标准,为实现“零排放”而产生的结晶盐的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将是工业废水结晶盐进一步处理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针对煤化工废水和/或煤矿疏干水,第一步通过双膜法减量化处理,第二步是“零排放”分盐系统,将减量化的高浓盐水进一步提浓、蒸发结晶分盐处理,实现废水“零排放”,结晶盐资源化利用,杂盐减量化的目标。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的分盐工艺,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一)工业废水的预处理;
(二)脱盐处理;
(三)“零排放”分盐系统预处理;
(四)浓水浓缩;
(五)蒸发结晶分盐;
(六)剩余母液干化处理。
本发明中,减量化系统进水量范围为1000-1800m3/h。优选为1200m3/h。
所述的步骤(一)的工业废水可以是煤化工废水、煤矿疏干水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一)的工业废水为煤化工废水和煤矿疏干水。
其中,煤化工废水进水量范围为100-500m3/h,优选为200m3/h;煤矿疏干水进水量范围为700-1300m3/h,优选为1000m3/h。
步骤(一)工业废水的预处理的方法包括高密度澄清池、浸没式超滤或高密度澄清池、滤池、超滤两种方式。
其中:步骤(一)工业废水的预处理的方法包括高密度澄清池、浸没式超滤预处理步骤包括:
1、煤化工废水预处理
(1)将适量流速的TDS≥5560mg/L煤化工废水引入高密度澄清池,并加入质量比体积,以kg/m3计算,2-8kg/m3的聚合硫酸铁、碳酸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钠、聚丙烯酰胺的混合物,过滤沉淀物,废水进一步处理;
(2)步骤(1)的待处理废水通臭氧1-3小时,然后测量B/C值。
(3)步骤(2)的经臭氧氧化后的废水自流至生化池反应12-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中煤远兴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中煤远兴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893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