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丝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92113.6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6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洪学·王;周炳;贾钦;况军;白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51/08 | 分类号: | C08L51/08;C08L51/02;C08F291/08;C08F220/28;B33Y7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3D打印丝材,含接枝改性的热塑性纤维素与微生物合成聚酯共混物,以质量份数计,该接枝改性的热塑性纤维素与微生物合成聚酯共混物包括以下组分:
(1)20至80份的热塑性纤维素;
(2)80至20份的微生物合成聚酯;
(3)0.1至10份的反应性单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物中反应性单体至少接枝到热塑性纤维素与微生物合成聚酯其一之上;
所述热塑性纤维素为醋酸丁酸纤维素酯;所述的微生物合成聚酯为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酯;所述反应性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丝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物的熔体粘度在低剪切速率100s-1条件下比两种主要起始原料的共混加成理论值至少低50%,在高剪切速率1363s-1条件下比两种主要起始原料的共混加成理论值原料至少低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丝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纤维素的取代度大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丝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物还包括:(4)0.01至1份的引发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丝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自由基引发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丝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物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丝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酰基过氧化物、烷基过氧化物、过酸酯、过氧化酮、偶氮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丝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过氧化物为烷基过氧化氢。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3D打印丝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叔丁基,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酸,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打印丝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11.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3D打印丝材的方法,采用连续熔融共混挤出,将所需量的各组分在熔融状态下进行均匀混合,并挤出造粒,得到共混物粒子;将共混物粒子在挤出装置中熔化挤出、通过口模制备得到所述的接枝改性的热塑性纤维素与微生物合成聚酯共混物3D打印丝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9211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直角拼接结构的空间显示装置
- 下一篇:热塑性薄膜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