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肾小球体系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96833.X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5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秦建华;李中玉;陶婷婷;郭雅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N5/071;C12Q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郑虹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流控 芯片 肾小球 体系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肾小球芯片,其特征在于:在具凹型通道界面的微流控芯片上建有肾小球屏障,该微流控芯片由左侧主通道(1)、右侧主通道(4)、胶原通道(3)、胶原通道入口(5)、左侧主通道入口(6)以及右侧主通道入口(7)组成,胶原通道(3)左连左侧主通道(1),右连右侧主通道(4);
左侧主通道(1)为I形或U形,所述芯片的右侧主通道(4)为U型,所述胶原通道(3)为“丰”字形,在胶原通道中间的位置上为横向结构,胶原通道通过横向结构与左侧主通道(1)和右侧主通道(4)相连接,横向结构的数量为1~10个;胶原通道(3)与左侧主通道(1)的交界为半球形界面,胶原侧为凹面;
所述微流控芯片是由高度不同的两部分组成,左侧主通道(1)、右侧主通道(4)高度为200~500μm,胶原通道(3)高度为80~200μm,主通道高度:胶原通道(3)高度为3: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肾小球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由上下两层不可逆封接而成,上层材料为具微结构的可透光透气的PDMS聚合物,下层材料为浓硫酸煮过的洁净玻璃或不具结构的可透光透气的PDMS聚合物。
3.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肾小球芯片的肾小球体系,其特征在于:采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肾小球芯片,该肾小球体系按以下步骤构建:
(1)芯片预处理
设计制作芯片,用移液器将配制好的胶原工作液加入胶原通道,室温30min固化,将培养基引入主通道;
(2)肾小球的接种与培养
提取原代大鼠肾小球微组织,调整至104~105cells/mL的细胞悬液,加入左侧主通道,侧立培养过夜,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肾小球微组织贴附于胶原界面生长,将芯片平移放入37℃培养箱中继续培养、每隔24h换液一次。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3所述肾小球体系的应用,其特点在于,该体系用于以下方面:
(1)使用CCK-8试剂盒进行细胞活性的检测,按CCK-8试剂:细胞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9混合均匀成检测工作液,加入左侧主通道(1),置培养箱中3小时后,转入96孔板中,酶标仪测定450nm处吸光度,可以对细胞活力进行定量,作为药物毒性的指标之一;
(2)LDH漏出,收集芯片通道内细胞培养液,使用LDH试剂盒,操作检测LDH浓度,观察药物对细胞的损伤程度,作为药物毒性的指标之一;
(3)免疫荧光,常规免疫染色操作,荧光显微镜观察拍照,可以进行Live/Dead染色,观察细胞活力;ZO-1染色,观察细胞紧密连接情况;F-actin染色,观察细胞骨架等作为药物毒性的指标;
(4)蛋白滤过,使用白蛋白标准液,加入左侧主通道,1小时后,收集右侧主通道培养液,白蛋白试剂盒操作检测蛋白浓度,观察中分子量白蛋白的滤过率,作为药物对肾滤过功能影响的指标;
(5)蛋白滤过,使用Igg,加入左侧主通道,荧光显微镜下于0min、15min、30min、60min拍照,分析Igg渗透性,观察高分子量蛋白的滤过率,作为药物对肾滤过功能影响的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9683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