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茼蒿菌核病防治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96925.8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0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瑞芹 |
主分类号: | A01G22/15 | 分类号: | A01G22/15;A01G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茼蒿 菌核病 防治 拔草 地膜覆盖 药剂防治 轮作 密植 选种 增效 增产 | ||
一种防治茼蒿菌核病防治新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实行3年轮作、播前选种、适度密植、及时拔草、地膜覆盖、药剂防治等过程,可以实现防治茼蒿菌核病的目的,这种方式能提高茼蒿的产量与品质,确保增产增效,适用于茼蒿菌核病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蔬菜种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治茼蒿菌核病防治新方法。
背景技术
茼蒿菌核病主要发生在茼蒿茎基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初呈水浸状褐色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期形成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物,致植株倒折或枯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传统茼蒿菌核病防治存在的技术问题,发明一种防治茼蒿菌核病防治新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治茼蒿菌核病防治新方法,其特殊之处是包括以下过程:
1、实行3年轮作,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或播前用10%盐水选种,除去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
2、适度密植,及时拔除杂草,设法降低棚内或田间湿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携出田外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核形成。收获后及时深翻或灌水浸泡或闭棚7—10天,利用高温杀灭表层菌核。
3、采用地膜覆盖,阻挡子囊盘出土,减轻发病。采用生态防治法避免发病条件出现。
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速克灵或50%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l000倍液,667m2喷对好的药液60L,隔8—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5、棚、室栽植芜萎使用15%腐霉利(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 250g,熏1夜,隔8—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4次。如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2/lkg。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防治茼蒿菌核病的目的,这种方式能提高茼蒿的产量与品质,确保增产增效。
具体实施方式
1、实行3年轮作,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或播前用10%盐水选种,除去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
2、适度密植,及时拔除杂草,设法降低棚内或田间湿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携出田外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核形成。收获后及时深翻或灌水浸泡或闭棚7—10天,利用高温杀灭表层菌核。
3、采用地膜覆盖,阻挡子囊盘出土,减轻发病。采用生态防治法避免发病条件出现。
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速克灵或50%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隔8—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5、棚、室栽植芜萎使用15%腐霉利(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 250g,熏1夜,隔8—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4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瑞芹,未经张瑞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969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夏白菜高产栽培新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治油菜白锈病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