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低阶煤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99948.4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18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闫琛洋;朱元宝;许梅梅;杜少春;史雪君;薛逊;吴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10B53/04;C01B17/04;B01D53/78;B01D53/48;B01D53/62;B01D53/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6 | 代理人: | 刘国伟,武玉琴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低阶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利用低阶煤的系统,包括热解单元、脱硫脱碳单元、硫磺回收单元、催化剂制备单元和热解油气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热解单元包括低阶煤粉入口、提制煤出口、第一热解气体出口、第二热解气体出口和油水分离后煤焦油出口,所述热解单元用于低阶煤粉的热解、热解油气过滤和冷却以及油水混合物的分离;
所述脱硫脱碳单元包括第一热解气体入口、油气处理后尾气入口、脱硫脱碳溶液入口、第一产品气出口和脱硫脱碳后酸性气体出口,所述脱硫脱碳单元用于将气体进行脱硫脱碳处理得到产品气;
所述硫磺回收单元包括脱硫脱碳后酸性气体入口和硫磺回收溶液入口,所述硫磺回收单元用于脱硫脱碳后酸性气体中硫化氢的回收,硫化氢进一步转变为单质硫;
所述催化剂制备单元包括第二热解气体入口、第二产品气出口和催化剂出口,在所述催化剂制备单元用脱硫吸附剂对酸性气体进行吸附,吸附饱和后的吸附剂用作所述热解油气处理单元的催化剂;
所述热解油气处理单元包括油水分离后煤焦油入口、氢气入口,催化剂入口、轻质油品产物出口和油气处理后尾气出口,所述热解油气处理单元用于氢气、催化剂和煤焦油的反应,得到轻质油品产物和油气处理后尾气,油气处理后尾气进入所述脱硫脱碳单元继续处理;
所述第一热解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一热解气体入口相连,所述第二热解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热解气体入口相连,所述油水分离后煤焦油出口和所述油水分离后煤焦油入口相连,所述油气处理后尾气入口和所述油气处理后尾气出口相连,所述脱硫脱碳后酸性气体出口和所述脱硫脱碳后酸性气体入口相连,所述催化剂入口所述催化剂出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解单元由快速热解炉、分离器、冷却塔和分流槽顺序相连:
所述快速热解炉用于低阶煤粉的热解;
所述分离器用于热解油气中气相液相和固相的分离;
所述冷却塔用于将过滤后的热解油气进行冷却,得到热解气体进入所述脱硫脱碳单元,得到的油水混合物进入所述分流槽;
所述分流槽用于将冷却后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油水分离后的煤焦油进入所述热解油气处理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硫脱碳单元包括吸收塔和再生塔:
所述吸收塔用于将来自所述热解单元和所述热解油气处理单元的气体进行脱硫脱碳反应,吸收了酸性气体的脱硫脱碳溶液进入所述再生塔;
所述再生塔对所述吸收了酸性气体的脱硫脱碳溶液进行再生处理,再生之后的溶剂返回吸收塔循环使用,再生塔塔顶气进入所述硫磺回收单元;
所述硫磺回收单元包括硫磺回收装置和烘干器:
所述硫磺回收装置采用络合铁硫磺回收溶液,回收酸性气体中的硫化氢,硫化氢转变为单质硫由塔底排出;
所述烘干器用于将塔底排出的单质硫进行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制备单元包括吸附塔和粉碎机:
所述吸附塔以氧化铁为吸附剂,用于对来自于所述热解单元的酸性气体进行吸附;
所述粉碎机用于对吸附饱和之后的吸附剂进行粉碎,粉碎后作为催化剂进入所述热解油气处理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解油气处理单元包括悬浮床、过滤器、固定床、气液分离器和提氢装置:
所述悬浮床用于将氢气、催化剂和煤焦油进行预加氢处理,得到的气体从塔顶排出进入所述提氢装置,得到的油品进入所述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用于将预加氢处理后得到的油品进行过滤,同时过滤产生的固相产品作为外甩尾渣排出过滤器;
所述固定床用于将来自所述过滤器的油品进行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反应,反应之后的气液相产品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
所述气液分离器用于将反应后的气液相产品进行分离,得到的液相作为轻质油品产物,得到的气体进入所述提氢装置;
所述提氢装置处理气体后得到的氢气进入所述悬浮床循环使用,得到的酸性气体进入所述脱硫脱碳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999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织面料(2016‑102)
- 下一篇:纺织面料(201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