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溢油回收的氧化亚铜/三聚氰胺海绵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01060.X | 申请日: | 201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2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杨贵东;李佳莉;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28;B01J20/30;C02F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溢油 回收 氧化亚铜 三聚 海绵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溢油回收的氧化亚铜/三聚氰胺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将三聚氰胺海绵中加入去离子水,在功率为100-500W的超声波仪中超声清洗30-60min,重复两次,然后将三聚氰胺海绵置于乙醇中超声清洗30-60min,再在80-140℃干燥箱中干燥4-8小时;
(2)将三聚氰胺海绵装入烧杯,加入乙醇,在功率为100-500W的超声波仪中清洗30-60min,然后在80-140℃干燥4-8小时;
(3)以正己烷作为溶剂,倒入带盖的广口瓶中,加入0.1-1.2g氧化亚铜,将广口瓶置于功率为100-500W的超声波仪中超声10-30min;
(4)取0.5-2g干燥后的三聚氰胺海绵置于广口瓶中,在温度30-60℃下,继续超声1-3小时;
(5)取0.1-1.2g的硬化剂置于广口瓶中,在功率为100-500W的超声波仪中继续超声1-3小时;
(6)停止超声,在室温下放置1-3小时,将广口瓶中的海绵取出放于培养皿中,在鼓风恒温干燥箱中120-200℃下2-8小时硬化干燥,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溶剂正己烷的量控制在30-80mL,选用带盖的广口瓶是为了防止超声过程中溶剂的挥发,在加三聚氰胺海绵到广口瓶中前先加入了0.1-1g的道康宁硅胶作为粘连剂,使氧化亚铜和海绵结合更牢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溢油回收的氧化亚铜/三聚氰胺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亚铜是以二水合氯化亚铜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106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站预警设备驱动电路
- 下一篇:由玉米芯粉制备吸附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