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气云动能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06896.9 | 申请日: | 201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6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得云 |
主分类号: | F03G7/00 | 分类号: | F03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2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气 动能 动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动机,特别是大气云动能动机,该机是一种新型动力机械,利用它可以发电,可以驱动车船行驶。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的动力机有内燃机和电动机,燃油机在工作中需耗费燃油,电动机在工作中需用电能,另外还有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动力机。
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把“大气”压力转换为动力,也就是把“大气”动能转换为动力,“大气压”是一种自然能,因为它能支持76厘米水银柱,“大气压”可重复利用,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
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这样实施的:将6支不同高度的管体并列排放,左、右两边两支较高,中间两支较低,左面的高管和左面的低管底面相同,左面的低管和右面的低管上口相同,右面的低管下口和左面高管的下口相同,两低口底口设单向阀,开启方向朝右,右边高管和另一只高管上口和下口相联通,左边高管和另一只高管底面相通,上口独立敞开,在右面第二支高管和两支低管内设内管,其中高管内较高,低管内较低,高管中内管的底口和右面底管的底口相接,低管的上口和另一只低管的上口相接,下口敞开,左面两支高管和右面一支高管相连接,连接管上方设有注液阀和排气阀,在左面高管的上方和下方设旋转轮,在右面两高的上方和下方也设旋转轮,通过传动链把旋转轮相互连接,形成环体链,在链轴的两端设功能球,功能球在链轴上可自由旋转,然后把整个装置架放在水(液体)池中,使右边的第一支管底口浸没在液体中,然后通过注液阀向左边较高内管中注入液体,由于内管的特定形成,所以当液面到达第右面第一支底管的上口时,液体就会进入另一支较低的内管,由于两支较低的内管上口是封闭的,所以第二支低管内中的空气就被禁固在管中,液体随之进入左面第三支大管,随着液面的不断上升,该内管中的空气压力越来越大,当液面的高度达到低管上口时,停止液体的加入,这时关掉注液阀,打开左边高管底部的输液阀,液体从输液阀中向外输出,在“大气压”作用下,右面管中有液体进入,随着管内液面的不断升高,推开两低管底口处的单向阀,从而进入左边大管中,从输液阀向外输,这时,整个链体开始运动,因为浸没在右边液体中功能,球受浮力作用,产生动能,只要低管的高度超过一个大气的高度(76厘米水银柱),该装置就不停地运动,从而实现把“大气”压力转换为动力。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把“大气”压力转换为动力,并在转换过程中不需燃油和电能,没有污染物排放,利用它可以发电,可以驱动车船行驶。
图面说明:
图1是大气云动能动机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表示液缸;2表示气缸;3表示上接缸;4表示下接缸;5表示单向阀;6表示注液阀;7表示排气阀;8表示旋转轮;9表示传动轮;10表示传动轴;11表示传动链;12表示链杆;13表示功能球;14表示输液阀;15表示传动液;16表示支架;17表示离合器;18表示液池;19表示大气压;20表示高压空气。
实现发明的最好方法:首先把机体架立在液池18中,然后打开排气阀7,从注液阀6向气缸2中注入传动液15,当气缸2中的液面到达两缸上口时,传动液15进入另一支气缸,封闭缸内空气,形成高压空气20,随之传动液15进入液缸1,随着气缸2中传动液15的不断注入,高压空气15的压力越来越大,液缸1的液面在不断上升,当液缸1中的液面达到高压空气20的顶面时,停止传动液15的加入,这时关闭注液阀6和排气阀7,打开左边液缸1底部的输液阀14,传动液15向外输出,气缸2中的液面和左面液缸1中的液面在下降,随之液缸1右面的液面在上升,液池18的液面下降,因为液面上大气压19的作用,当输液阀14中传动液15停止输出时,这时开启传动轮9上的离合器17,整个旋转轮8开始向右运动,因为右面液缸和左面液缸中的功能球13上有浮力差产生,右面浸没在传动液15中的功能球,产生的浮力小于左面液缸中功能球13的浮力(注:功能球13的比重和传动液15的比重相同)。左、右两边的浮力差只要能克服轮轴上的阻力,剩余的能量就能通过传动轴10向外输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驱动车船行驶。
“大气压”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再生能源,利用它可研制叠加式大型大气云动能动机,利用它可产生强大的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得云,未经孙得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68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相变腔体旋转式热电转换装置
- 下一篇:温差源动系的制作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