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热炉长时间停炉保护电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09848.5 | 申请日: | 201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4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展鹏程;刘保华;雷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峪关宏电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9/00 | 分类号: | F27D19/00;F27D11/1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7351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停炉保护 对电极 矿热炉 停电 电极位置 供电制度 积极作用 防氧化 停炉 增效 保温 工作量 送电 概率 安全 | ||
一种矿热炉长时间停炉保护电极的方法,通过停电前对电极长度、电极位置的控制;停电后对电极进行保温、防氧化工作以及送电后对供电制度进行调整等操作;一方面降低因长时间停炉造成电极硬断的概率,为公司降本增效带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减少电极硬断的次数降低职工不必要的工作量,降低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石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矿热炉长时间停炉保护电极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对停炉超过8小时电极,送电恢复过程中极易发生电极硬断事故。造成停炉及生产成本的升高。对预防电极硬断事故的预防除加强电极糊的管理外(防尘),主要采取两个措施:一个是选择最佳电极糊配方,另一个是减少热停。自焙电极的电极糊在焙烧期间,因焦化后的粘结剂趋向于收缩,而填充的固体料在该温度下是稳定的。这些物理性质的差别导致材料内部产生热应力:固体颗粒受到压缩应力,而焦化后的粘结剂受到拉伸应力。
我单位两台25MW硅铁矿热炉2014年、2015年长时间停炉后电极分别硬断28次、20次,直接经济损失475万元,对公司的效益产生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一种矿热炉长时间停炉保护电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停电前对电极长度、电极位置的控制:根据检修时间的长短,提前对电极压放量进行控制并将电极消耗短;调整电极的自然垂直度进行;电极压放量停止后,电极下放至500mm-800mm之间;
步骤二:停电后对电极进行保温、防氧化工作:补充炉料增高炉内料面,同时用炉料将电极埋住;铜瓦水流量调至正常铜瓦水流量的1/3;增加糊柱高度;每相电极下放200-300mm;
步骤三:送电后对供电制度进行调整:停电时间在8小时之内采用角接直接送电;停电8小时到24小时之间时,采用星接方式送电,星接焙烧电极时间按实际停炉时间的1/2控制,稳定后转为角接焙烧;停电24小时以上时,采用星接方式送电,星接焙烧电极时间按实际停炉时间的1/2到1/3控制,稳定后转为角接焙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方面降低因长时间停炉造成电极硬断的概率,为公司降本增效,降低成本带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减少电极硬断的次数降低职工不必要的工作量,降低安全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矿热炉长时间停炉保护电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停电前对电极长度、电极位置的控制:根据检修时间的长短,提前对电极压放量进行控制并将电极消耗短以减轻电极自重的影响;针对电极偏斜程度进行调整,保证电极的自然垂直度,防止电极因偏斜产生反方向的作用力造成电极硬断;电极压放量停止后,电极下放至500mm-800mm之间,减少电极的裸漏面积,防止氧化;在第四炉铁出完后降料面至炉壳300mm以下,为停炉检修做好准备;
步骤二:停电后对电极进行保温、防氧化工作:补充炉料增高炉内料面以降低炉内温度,同时用炉料将电极埋住;铜瓦水流量调至正常铜瓦水流量的1/3,减少电极的热量损失;增加糊柱高度以提高焙烧电极的致密度;每相电极下放200-300mm防止恢复过程中电极氧化;
步骤三:送电后对供电制度进行调整:
1.停电时间在8小时之内;
1.1 停电时间在8小时之内原则上可以角接直接送电。原则上超过8小时采用星接方式送电。
1.2在送电后尽可能将三相电极裸漏部分全部埋起来 ,防止氧化。
1.3送电后只要无死相,原则上不上抬电极。
2、停电8小时以上 ,24小时以下;
2.1 停电8小时以上,采用星接送电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峪关宏电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嘉峪关宏电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98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