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脂组合物及其形成的胶黏剂和保护膜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14677.5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3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石红娥;岳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4 | 分类号: | C09J175/04;C09J7/38;C08G18/10;C08G18/7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45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组合物 保护膜 胶黏剂 聚氨酯预聚体 树脂 氨基甲酸酯基团 氨基甲酸酯基 保护膜产品 多元醇类 压敏胶层 应用要求 主体树脂 固化剂 结合力 聚氨酯 压敏层 预聚体 重量份 溶剂 基材 催化剂 固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脂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该树脂组合物包含如下组分:树脂100份;固化剂1‑10份;催化剂0.01‑5份;溶剂50‑200份;所述主体树脂包括多元醇类树脂和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树脂组合物的胶黏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膜,该保护膜的压敏层由上述的胶黏剂固化形成。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在加入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的聚氨酯预聚体,并通过控制预聚体的结构和加入量后,能够提高聚氨酯压敏胶层与基材的结合力,得到性能优异,满足长期应用要求的保护膜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及其形成的胶黏剂和保护膜,属于黏合剂及黏合剂材料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光学构件和电子构件例如LCD、有机EL显示器、使用有机EL显示器的触控面板、照相机的透镜部分及电子装置等,都具有露出表面的一侧。为了避免在加工、组装、检查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瑕疵,通常会在该露出表面的一侧面上贴附一层压敏胶黏片。
聚氨酯型压敏胶作为压敏胶的一种,所形成的胶黏片和保护膜具有优异的自排气性和出色的稳定性,在贴附过程中不易产生气泡富集,且没有析出物迁移而污染被保护器件。因此,聚氨酯型压敏胶黏片和保护膜在光学和电子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
聚氨酯型压敏胶黏片和保护膜通常是通过在基材上涂布一层树脂组合物,经高温固化,树脂合物在附着在基材表形成一层聚氨酯压敏胶而得到。树脂组合物中主体树脂的结构和分子量对所得到保护膜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足够长度分子链的多元醇树脂可以提供优异的自排气性。但是,由于缺乏极性基团,聚氨酯型压敏胶与基材缺乏足够的结合力会影响保护膜的性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及其形成的胶黏剂和保护膜,该树脂组合物及其形成的胶黏剂能够提高聚氨酯压敏胶层与基材的结合力,从而能够得到性能优异的膜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树脂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如下组分:
所述主体树脂包括多元醇类树脂和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
上述的树脂组合物中,优选的,所述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为含有至少2个的端羟基,平均分子量为4000-12000的聚氨酯预聚体。
上述的树脂组合物中,优选的,所述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为含有至少2个的端羟基,平均分子量为6000-12000的聚氨酯预聚体。
上述的树脂组合物中,优选的,所述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为含有至少2个的端羟基,平均分子量为8000-12000的聚氨酯预聚体。
上述的树脂组合物中,所述聚氨酯预聚体是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控制反应比例反应而得的可反应性半成品。
上述的树脂组合物中,优选的,所述多元醇类树脂为含有至少2个的端羟基,平均分子量为1000-8000的多元醇树脂。
上述的树脂组合物中,优选的,所述多元醇类树脂为含有至少2个的端羟基,平均分子量为2000-8000的多元醇树脂。
上述的树脂组合物中,优选的,所述多元醇类树脂为含有至少2个的端羟基,平均分子量为4000-8000的多元醇树脂。
上述的树脂组合物中,优选的,所述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和所述多元醇类树脂的质量份数比可以为1∶20-1∶1。
上述的树脂组合物中,优选的,所述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和所述多元醇类树脂的质量份数比可以为1∶10-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46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