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可编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14768.9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7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凯;徐烈伟;沈鸣杰;李建忠;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5/78 | 分类号: | G06F15/78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49 | 代理人: | 周乃鑫,周荣芳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可编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可编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编程逻辑芯片所主要采用的配置方法都是通过线缆或接口的有线形式进行的,JTAG配置方法直接将码流文件下载到可编程逻辑芯片中,其他方式则首先下载到程序存储器(PROM/ Flash)中,再通过控制逻辑对可编程逻辑芯片进行编程。一般在调试过程中,通过JTAG模式对可编程逻辑芯片进行配置,调试完成后,则将码流文件写入程序存储器,通过控制逻辑写入可编程逻辑芯片进行配置。
如图1所示,JTAG模式106是常用的传统配置方法,需要下载器104、开发板100及专用线缆105支持。在开发板100上包含可编程逻辑器件101、配置存储器103和其他器件102,其他器件包含DSP、CPU、AD/DA、专用ASIC等。需要指出的是,有线编程方式不适于大规模应用下的批量编程和恶劣环境下的自动编程等应用环境。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联合测试工作组)是一种国际标准测试协议,主要用于芯片内部测试。标准的JTAG接口是4线:TMS、TCK、TDI、TDO,分别为模式选择、时钟、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线。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一些“无线可编程逻辑芯片”相关专利被提出。
全球最大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供应商赛灵思(Xilinx)公司在2005年提交专利《Wireless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并于2009年授权,专利号7,480,491。如图2所示,通过天线104接收码流文件,经过放大器112、射频收发模块114对配置存储器116进行配置,组成整个无线可编程逻辑器件102。该专利提出了无线可编程器件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当时工艺水平限制,基带单元、射频收发器等模块的加工工艺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工艺差异较大,这几部分难以集成到单颗芯片上,因此并未对具体实现工艺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射频部分占据的面积较大,而且这部分仅配置时有用,其余时间闲置,造成浪费,因此美国专利7,480,491提出的无线可编程器件一直未能成为真正的产品。
美国博通Broadcom公司(已于2015年被新加坡安华高科技Avago收购)在2008年提交专利《Wireless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并于2012年授权,专利号8,254,319。如图3所示,该发明展示芯片的基本单元是CXM,用于区别传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公司的基本单元CLB等。如图4所示,基本CXM单元由可配置逻辑块(Configurable Logic Block, CLB)单元和毫米波收发模块(Millimeter wave transceiver module, MMW XCVR)组成。从基本单元的层次出发,解决可编程逻辑的无线配置问题。该项发明的CXM单元成阵列分布,数量众多,由于毫米波收发模块(MMW XCVR)需要的芯片面积较大,目前尚没有合适的工艺或技术能够在可以接收的芯片面积内实现该专利所期望的大容量可编程逻辑器件。
中科院计算所于2008年提交专利《一种远程无线编程的方法及支持远程无线编程的芯片》,公开(公告)号CN101685401A。如图5所示,处理器1是该专利的核心模块,其他外围模块(程序存储器5、选通器7、数据存储器4等)都是围绕该处理器1设置的。该专利突出的是无线编程,未强调可编程逻辑芯片,另一方面,也未对具体实施工艺给出明确说明。
中科院电子所于2012年提交专利《兼具无线配置和无线收发模式的无线可编程片上系统》,公开(公告)号CN103383677A。如图6所示,经无线收发模块接收信号,通过中央处理控制器和配置控制器对存储器和可编程模块进行编程。该专利突出了中央处理控制器(CPU)的用途,未突出可编程逻辑芯片自带的配置模块(Programming Module,PGM)的用途;另一方面,本专利中虽然提到了集成工艺的难度,但未提供可实施的具体实施工艺,影响了该专利的具体实施和实现。
由于无线收发模块占据芯片面积大,且射频工艺与可编程逻辑采用的标准CMOS工艺兼容难度大,这使得可以实现无线可编程逻辑芯片的具体工艺成为影响该类芯片实用化的一大难点。现有专利均对具体的工艺实现采取了回避或模糊处理的态度。另一方面,除了硬件上实现的难度大之外,软件上如何配合以实现无线编程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现有专利仅笼统地提出“无线收发模块”的概念,未能与可编程逻辑芯片的具体配置模式建立直接联系,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47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