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沉积盆地中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7120.7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6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强;秦明宽;刘章月;何中波;黄少华;郭强;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99/00 | 分类号: | G01V99/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沉积 盆地 砂岩 铀矿 氧化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铀矿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分综合构造、不整合、沉积相、盆地水动力条件地质因素,价沉积盆地中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收集分析资料;步骤二,筛选成矿目的层及成矿期;步骤三,提取控制层间氧化带控制因素;步骤四,建立层间氧化带评价模式步骤五,评价层间氧化带。本发明集合了构造、不整合、沉积相、盆地水动力条件地质因素,能够有效地评价层间氧化带发育潜力,为有效评价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提供关键评价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铀矿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价沉沉积盆地中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砂岩型铀矿中最重要的成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而层间氧化带的规模直接控制了铀矿化的规模,二者为正相关,所以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价层间氧化带发育规模潜力的方法,能够有效为砂岩型铀矿的勘探及评价提供关键指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充分综合构造、不整合、沉积相、盆地水动力条件因素,有效评价古层间氧化带的一种方法。
技术内容:
一种评价沉积盆地中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分析资料;
步骤二,筛选成矿目的层及主要成矿期;
步骤三,提取层间氧化带的控制因素
步骤四,建立层间氧化带评价模式
步骤五,评价层间氧化带;
其中
步骤一,收集分析资料
收集分析沉积盆地中评价区的构造、不整合、沉积相、水文地质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从下向上建立评价区的构造、不整合、沉积相、盆地水动力条件表格。
步骤二,筛选成矿目的层及主要成矿期,根据步骤一建立的表格,以组为单位筛选成矿目的层,目标层可为多个。
筛选条件为:
埋深少于1000m;
原生为富有机质的灰色层,或者次生还原形成的灰色层;
单套砂体厚约20~50m;
主要的砂岩型铀成矿期均在不整合期发育,故主要成矿期的筛选既为不整合期的筛选,筛选条件为:
成矿目的层之上的不整合;
如成矿目的层之上发育大规模超覆,则选择成矿目的层与大规模超覆之间的不整合;
主要成矿期不整合可为多个。
步骤三,提取层间氧化带控制因素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层间氧化带控制因素为构造、不整合、沉积相、盆地水动力条件:
构造
沉积盆地发育从盆缘向盆地中心缓倾的单斜带,单斜倾角≤15°,层间氧化带规模与单斜带规模成正比;
不整合
成矿目的层遭受风化剥蚀,形成不整合,表生氧化流体通过不整合面渗入成矿目的层,形成层间氧化带。层间氧化带规模与不整合持续时间成正比;
沉积相
沉积相控制了砂体规模、砂体渗透性、砂体与泥岩组合,这些因素的组合控制了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所以不同沉积相具有不同的层间氧化带发育规模;
盆地水动力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71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安检装置及安检系统
- 下一篇:数字岩石物理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