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裂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7386.1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1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田辉平;周翔;刘宇键;王丽霞;刘俊;张杰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80 | 分类号: | B01J29/80;C07C11/04;C07C11/06;C07C4/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裂解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催化裂解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
A)15%~65%的天然矿物质;
B)10%~60%的氧化物;
C)25%~75%的Y型分子筛和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
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的Al分布参数D满足:0.6≤D≤0.85;其中,D=Al(S)/Al(C),Al(S)表示采用TEM-EDS方法测定的分子筛晶粒的晶面边沿向内H距离内任意大于100平方纳米区域的铝含量,Al(C)表示采用TEM-EDS方法测定的分子筛晶粒所述晶面的几何中心向外H距离内任意大于100平方纳米区域的铝含量,其中所述H为所述晶面边沿某点到该晶面几何中心距离的10%;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的中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比例为50-80体积%,孔径为2纳米-20纳米的中孔体积占总中孔体积的比例大于85体积%;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分子筛的强酸酸量占总酸量的比例为50-80%,B酸酸量和L酸酸量之比为7-30;以P2O5计并以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的干基重量为基准,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的磷含量为0.1-15重量%;以所述负载金属的氧化物计并以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的干基重量为基准,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中负载金属含量为0.1-5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解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的Al分布参数D满足:0.65≤D≤0.82;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的中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比例为57-70体%,孔径为2纳米-20纳米的中孔体积占总中孔体积的比例大于90体%;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的强酸酸量占总酸量的比例为55-70%,B酸酸量和L酸酸量之比为8-25;以P2O5计并以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的干基重量为基准,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的磷含量为1-13重%;以所述负载金属的氧化物计并以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的干基重量为基准,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中负载金属含量为0.5-3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解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金属为选自铁、钴、镍、铜、锰、锌、锡、铋和稼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矿物质包括高岭土、多水高岭土、蒙脱土、硅藻土、凸凹棒石、海泡石、埃洛石、水滑石、膨润土以及累托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氧化物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无定形硅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Y型分子筛为DASY分子筛、含稀土的DASY分子筛、USY分子筛、含稀土的USY分子筛、REY分子筛、REHY分子筛、HY分子筛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Y型分子筛和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重量比为1:4~4:0.1。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催化裂解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将所得到的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与Y型分子筛、天然矿物质、氧化物的前身物溶胶混合打浆,喷雾干燥;其中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钠型IMF结构分子筛在碱溶液中进行脱硅处理,得到脱硅分子筛;
b、将步骤a中所得脱硅分子筛进行铵交换处理,得到铵交换分子筛;其中,以氧化钠计并以铵交换分子筛的总干基重量为基准,所述铵交换分子筛的钠含量小于0.2重%;
c、将步骤b中所得铵交换分子筛在由氟硅酸、有机酸和无机酸组成的复合酸脱铝剂溶液中进行脱铝处理,并进行过滤和洗涤后,得到脱铝分子筛;
d、将步骤c中所得的脱铝分子筛进行磷改性处理、负载金属改性处理和焙烧处理后,得到所述含磷和含负载金属IMF结构分子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73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