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烃油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烃油脱硫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918572.7 申请日: 2016-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7970968B 公开(公告)日: 2019-12-27
发明(设计)人: 林伟;王磊;刘俊;田辉平;宋烨;郭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B01J29/06 分类号: B01J29/06;B01J29/16;B01J29/78;C10G45/12
代理公司: 11283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国平;顾映芬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脱硫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烃油脱硫领域,公开了一种烃油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烃油脱硫的方法。以该烃油脱硫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该烃油脱硫催化剂含有:1)10~80重量%的至少一种选自IIB、VB和VIB族元素的金属氧化物;2)3~35重量%的非铝氧化物,所述非铝氧化物为二氧化钛、二氧化锆和二氧化锡中的至少一种;3)5~40重量%的碳化钒;4)1~20重量%的具有FAU和/或BEA结构的分子筛;5)5~30重量%的金属促进剂,所述金属促进剂选自钴、镍、铁和锰中的至少一种。该烃油脱硫催化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高的脱硫活性,更好的耐磨损性能,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烃油脱硫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烃油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烃油脱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保法规也日渐严格,而降低汽油和柴油的硫含量被认为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我国汽油产品中的大多数硫来自于热加工汽油调合组分,如催化裂化汽油。因此热加工汽油中硫含量的减少有助于降低我国汽油产品的硫含量。我国现行的汽油产品标准GB 17930-2011《车用汽油》要求到2013年12月31日,汽油产品中硫含量必须下降至50μg/g。并且未来的汽油产品质量标准将会更加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催化裂化汽油必须经过深度脱硫才能使汽油产品符合环保的要求。

目前,油品的深度脱硫方法主要有选择性催化加氢脱硫和催化加氢吸附脱硫两种方法。催化加氢吸附脱硫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临氢的条件下实现将烃油中的硫化物吸附脱除,该技术具有氢耗低且对氢气的纯度要求不高的特点,使得该技术在燃油脱硫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N1355727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从裂化汽油和柴油机燃料中脱除硫的吸附剂组合物,由氧化锌、氧化硅、氧化铝和镍组成,其中镍以基本上还原价态存在,其存在量能从在脱硫条件下与所述含镍吸附剂组合物接触的裂化汽油或柴油机燃料流中脱除硫。该组合物通过将氧化锌、氧化硅和氧化铝形成的混合物颗粒化形成颗粒,干燥、焙烧后用镍或含镍化合物浸渍,再干燥、焙烧、还原得到。

CN1382071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从裂化汽油和柴油机燃料中脱除硫的吸附剂组合物,由氧化锌、氧化硅、氧化铝和钴组成,其中钴以基本上还原价态存在,其存在量能从在脱硫条件下与所述含钴吸附剂组合物接触的裂化汽油或柴油机燃料流中脱除硫。

US6150300公开了一种制备吸附剂的方法,包括制备球形颗粒:(a)将含二氧化硅的组合物、含有分散在水性介质中的金属氧化物的组合物以及含有氧化锌的组合物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且不挤出所述第一混合物;(b)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成球形形成具有直径10-1000mm的颗粒。其中步骤(a)还包括与金属促进剂混合。

CN1422177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从裂化汽油和柴油机燃料中脱除硫的吸附剂组合物,由氧化锌、膨胀珍珠岩、氧化铝和促进剂金属组成,其中所述促进剂金属以基本上还原的价态和在脱硫条件下与之接触时能从裂化汽油或柴油机燃料流中脱除硫的量存在。

CN1627988A公开了一种适合用于从裂化汽油和柴油燃料中除去元素硫和硫化合物的吸附剂组合物,所述吸附剂组合物包含:氧化锌、膨胀珍珠岩、铝酸盐和促进剂金属,其中所述促进剂金属以当使裂化汽油或柴油燃料流与其在脱硫条件下接触时将导致从裂化汽油或柴油燃料的料流中脱硫的量存在,且至少部分所述促进剂金属以0价态存在。

CN1856359A公开了一种生产组合物的方法,包括:a)混合液体、含锌化合物、含二氧化硅材料、氧化铝和助催化剂,以形成其混合物;b)干燥该混合物,以形成经干燥的混合物;c)煅烧该经干燥的混合物,以形成经煅烧的混合物;d)用适当的还原剂在适当的条件下将该经煅烧的混合物还原,以生产其内具有还原价态的助催化剂内容物的组合物,以及e)回收改组合物。助催化剂含有选自镍等多种金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85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