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24349.3 | 申请日: | 2016-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8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勇;陈修仕;陈才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润生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0;A61P1/04;A61K35/57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韩炜 |
地址: | 5512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胃病 药物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由麦芽20‑30份,干姜 10‑15份,黄连12~18份,鸡子壳10‑20份,山楂5‑20份,枳壳15‑25份,丁香5‑10份,丹参15‑23份、黄连12‑20份、泽兰叶15‑25份、土茯苓10‑15份、栀子5‑12份制成。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服用疗程短,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疗效快,无需其它高价辅助治疗,成本低,且使用无痛苦,无创伤,愈后不复发。本发明可以用于治疗各类急性、慢性胃溃疡、胃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技术的领域。
背景技术
胃病,是许多与胃相关疾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黏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最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则为上腹部烧灼痛,特别是在两顿饭之间,早餐前或在饮用橙汁、咖啡之后发生。严重者可有柏油便、黑便或血便。胃病在自然人群中占75%以上。由于现有治 疗胃病的药物种类多,都存在成本高,疗效不显明,疗效慢,副作用大,为此本发明人经多 年临床实验,对胃病的治疗研究,发明了这一新的治疗胃病的新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药物具有缓解胃病症状的作用,并可从根本上起到治疗胃病的效果;疗效显著,治疗周期短,安全无副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由麦芽20-30份, 干姜10-15份,黄连12~18份,鸡子壳10-20份,山楂5-20份,枳壳15-25份,丁香5-10份,丹参15-23份、黄连12-20份、泽兰叶15-25份、土茯苓10-15份、栀子5-12份制成。
前述治疗胃病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由麦芽22-28份, 干姜 11-14份,黄连14-17份,鸡子壳12-18份,山楂10-18份,枳壳18-22份,丁香7-9份,丹参18-22份、黄连15-18份、泽兰叶18-23份、土茯苓11-14份、栀子8-11份制成。
前述治疗胃病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由麦芽25份, 干姜 13份,黄连16份,鸡子壳15份,山楂15份,枳壳20份,丁香8份,丹参20份、黄连16份、泽兰叶20份、土茯苓12份、栀子10份制成。
前述的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取上述药物,可以加辅料,也可以不加辅料,制成口服制剂。
前述的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或霜剂。
前述的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颗粒剂这样制作: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
前述的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胶囊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用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30%的淀粉和0.7%的硬脂酸镁与浸膏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
前述的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片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上述混合粉及浸膏量20%的淀粉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服用疗程短,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疗效快,无需其它高价辅助治疗,成本低,且使用无痛苦,无创伤,愈后不复发。本发明可以用于治疗各类急性、慢性胃溃疡、胃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润生制药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润生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243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