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吸附式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29036.7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1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坪内正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吸附 空调 装置 | ||
一种车辆用吸附式空调装置,其使供暖效率提高。其中,高温的热介质穿过供暖用流道部而在加热器芯与发动机之间循环。由此能够利用发动机的余热来实施车厢供暖。流道系统被设为能够对制冷模式和第一供暖模式及第二供暖模式进行切换。在第一供暖模式中,热介质在吸附部中的吸附工序侧的吸附部或蒸发凝结部中的脱吸工序侧的蒸发凝结部与车厢内热交换器之间、或吸附工序侧的吸附部以及吸附工序侧的蒸发凝结部与车厢内热交换器之间循环而使将吸附热、凝结热或吸附热与蒸发热组合的热量被利用在车厢供暖中。在第二供暖模式中,热介质在吸附工序侧的吸附部以及脱吸工序侧的蒸发凝结部与车厢内热交换器之间循环而使吸附热以及凝结热被利用在车厢供暖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吸附式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0-177374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被应用在利用散热器而对发动机的冷却液进行冷却的车辆中的车辆用吸附式制冷机。该车辆用吸附式制冷机被封入有对蒸汽冷却介质进行吸附且通过被加热而使所吸附的蒸汽冷却介质脱吸的吸附剂以及液体冷却介质,并且具备发挥冷冻能力的吸附器、和对在吸附器内循环的冷却液进行冷却的车厢外热交换器。
而且,在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成为了预定温度以上时,通过散热器以及车厢外热交换器而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冷却。由此,与通过散热器单体而对发动机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情况相比,实现了散热器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结构的车辆用吸附式制冷机中,并未考虑到提高供暖效率。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使供暖效率提高的车辆用吸附式空调装置。
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吸附式空调装置具备:加热器芯以及车厢内热交换器,所述加热器芯以及所述车厢内热交换器在车厢内的空气与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车厢外热交换器,其在车厢外的空气与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供暖用流道部,其使热介质在车辆的高温热源与所述加热器芯之间循环;吸附器,其为多个且具有吸附部以及蒸发凝结部,并封入有吸附剂以及冷却介质;流道系统,其在所述高温热源、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以及所述车厢内热交换器与多个所述吸附器之间实施热介质的交换,并在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吸附器而实施着吸附工序的期间内通过其他的所述吸附器来实施脱吸工序,所述流道系统被设置为,能够对制冷模式、第一供暖模式和第二供暖模式进行切换,所述制冷模式为,使热介质在吸附工序侧的所述蒸发凝结部与所述车厢内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模式;所述第一供暖模式为,使热介质在吸附工序侧的所述吸附部或脱吸工序侧的所述蒸发凝结部与所述车厢内热交换器之间、或者在吸附工序侧的所述吸附部以及吸附工序侧的所述蒸发凝结部与所述车厢内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模式;所述第二供暖模式为,使热介质在吸附工序侧的所述吸附部以及脱吸工序侧的所述蒸发凝结部与所述车厢内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模式。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记载的发明中,通过设置供暖用流道部而使热介质在加热器芯与车辆的高温热源之间循环。由此,能够利用高温热源的余热而实施车厢的供暖。此外,在该发明中,在高温热源、车厢外热交换器以及车厢内热交换器与多个吸附器之间实施热介质的交换的流道系统被设置为,能够对制冷模式、第一供暖模式以及第二供暖模式进行相互切换。
在制冷模式中,热介质在吸附工序侧的蒸发凝结部与车厢内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由此,能够利用冷却介质的蒸发潜热而实施车厢的制冷。此外,在第一供暖模式中,热介质在吸附工序侧的吸附部或脱吸工序侧的蒸发凝结部与车厢内热交换器之间、或者在吸附工序侧的吸附部以及吸附工序侧的蒸发凝结部与车厢内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由此,能够将冷却介质的吸附热、凝结热或吸附热与蒸发热组合的热量利用在车厢的供暖中。此外,在第二供暖模式中,热介质在吸附工序侧的吸附部以及脱吸工序侧的蒸发凝结部与车厢内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由此,能够将冷却介质的吸附热以及凝结热利用在车厢的供暖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29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角衣帽架
- 下一篇:办公桌用支脚(IMAX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