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存共享方法与基于多处理器的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34740.1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1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娜;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9/54;G06F12/08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存 共享 方法 基于 处理器 终端设备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内存共享方法与基于多处理器的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作为数据接收方的第一处理器在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中,从系统堆空间申请N个缓存区,确保缓存区由接收方申请,第一处理器将N个缓存区的地址依次存放到N个区段中,便于通过公用的共享内存进行数据通信,作为数据发送方的第二处理器将数据依次写入L个区段对应的缓存区中,第一处理器依次读取L个区段对应的缓存区的数据,然后释放L个区段对应的缓存区,使得接收方通过共享内存获取发送方的数据,并确保缓存区由接收方释放。本发明实施方式,使得同一终端的多处理器,在基于共享内存进行数据通信时,采用接收方申请与释放缓存区的内存管理方式,实现了统一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存共享方法与基于多处理器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多处理器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设备中,处理器与处理器之间的数据通信都是以共享内存为基础的,此共享内存可以被多个处理器访问并分别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目前,对数据交互的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基本都采用如下的内存管理方式:预先将共享内存划分为数据区和空闲区两个区域,分别使用队列的方式管理,其中,在数据区,若干缓存区排列在一起组成数据队列,在空闲区,若干空闲的、没有有效数据的缓存区排列在一起,组成空闲队列,而且,缓存区由作为发送方的处理器申请,由作为接收方的处理器释放。具体地说,发送方处理器在系统软件的初始化过程中,申请若干空闲缓存区,并放到空闲队列中,当发送方处理器发送数据时,按照顺序从空闲队列依次取出若干空闲缓存区,并将发送数据存放到取出的若干空闲缓存区中,使其变为数据缓存区,然后将这些数据缓存区加入到数据队列的尾部,等待接收方处理器读取。接收方处理器读取数据时,按顺序从数据队列取出若干数据缓存区,并对这部分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释放此数据缓存区,此数据缓存区又变为空闲缓存区,再次被加入到空闲队列中。
然而,在实现发明的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上述内存管理方式中,空闲队列与数据队列的管理分别由发送方处理器与接收方处理器单独管理,需要增加较多的互斥逻辑才能实现共同管理,而且,调试难度也随之增加,一旦内存使用发生错误,需要同时抓取两个处理器上的数据结构来定位,对调试手段要求较高,特别地,队列缓存区需要预先分配好,独立于操作系统堆空间,而且,这部分预先规划好大小和边界定义的缓存区,会根据不同的硬件资源而发生变化,更换产品形态时需要随之调整规划,可移植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存共享方法与基于多处理器的终端设备,使得同一终端的多处理器,在基于共享内存进行数据通信时,采用接收方申请与释放缓存区的内存管理方式,实现了统一管理,从而降低了调试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内存共享方法,包括:
作为数据接收方的第一处理器在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中,从系统堆空间申请N个缓存区;
所述第一处理器将所述N个缓存区的地址依次存放到N个区段中,其中,所述区段为共享内存按预设大小划分的区段,N为非零自然数;
作为数据发送方的第二处理器将数据依次写入L个所述区段对应的所述缓存区中,其中,L≤N;
所述第一处理器依次读取所述L个所述区段对应的所述缓存区的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器释放所述L个所述区段对应的所述缓存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处理器的终端设备,包括:作为数据接收方的第一处理器和作为数据发送方的第二处理器;
所述第一处理器包括:
申请模块,用于在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中,从系统堆空间申请N个缓存区;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申请模块申请的所述N个缓存区的地址,依次存放到N个区段中,其中,所述区段为共享内存按预设大小划分的区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芯科技有限公司;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联芯科技有限公司;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47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动力交直电传轨道车
- 下一篇:一种电池动力控制系统的环仿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