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止或减轻聚氨酯软泡变红的复合抗氧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35020.7 | 申请日: | 201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7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宋虹霞;闫鸿敏;邓爱华;施晓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K5/134;C08K5/18;C08K5/524;C08K5/526;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金彦;许亦琳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止 减轻 聚氨酯 变红 复合 抗氧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或减轻聚氨酯软泡变红的复合抗氧剂,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胺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各组分的配比如下:受阻酚类抗氧剂500~3000重量份;胺类抗氧剂500~3000重量份;亚磷酸酯抗氧剂500~2000重量份。本发明从不同品种的抗氧剂中选出合适的品种和用量,抗氧剂之间产生协同作用,能防止或减轻聚氨酯软泡变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软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止或减轻聚氨酯软泡变红的复合抗氧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聚氨酯又名聚氨酯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它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加聚而成。聚氨酯大分子中除了氨基甲酸酯外,还可含有醚、酯、脲、缩二脲等基团。聚氨酯制品形态有软质、半硬质及硬质泡沫塑料、弹性体、油漆涂料、胶黏剂、密封胶、合成革涂层树脂、弹性纤维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冰箱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鞋类、合成革、织物、机电、石油化工、矿山机械、航空、医疗、农业等许多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聚氨酯软泡制品的气味和外观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冬天,尤其是在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下,采用软泡聚醚多元醇和聚合物多元醇发泡后,泡沫的颜色从白色会逐渐变为淡红色,影响了制品的外观和制品的销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防止或减轻聚氨酯软泡变红的复合抗氧剂,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胺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各组分的配比如下:受阻酚类抗氧剂500~3000重量份;胺类抗氧剂500~3000重量份;亚磷酸酯抗氧剂500~2000重量份。本发明从不同品种的抗氧剂中选出合适的品种和用量,选用的抗氧剂之间产生协同作用,能防止或减轻聚氨酯软泡变红。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或减轻聚氨酯软泡变红的复合抗氧剂,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胺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各组分的配比如下:
受阻酚类抗氧剂 500~3000重量份;
胺类抗氧剂 500~3000重量份;
亚磷酸酯抗氧剂 500~2000重量份。
其中,所述受阻酚抗氧剂可为500~1000重量份、1000~1500重量份、1500~2000重量份、2000~3000重量份;所述胺类抗氧剂可为500~1000重量份、1000~1500重量份、1500~3000重量份;所述亚磷酸酯抗氧剂可为500~1000重量份、1000~2000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复合抗氧剂中各组分的配比如下:
受阻酚类抗氧剂 1000~3000重量份;
胺类抗氧剂 1000~3000重量份;
亚磷酸酯抗氧剂 500~1000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选自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叔丁基-4,6-二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6-二叔丁基-4-正丁基苯酚或2,6-二叔丁基-4-异丁基苯酚、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异辛酯、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醇酯或四(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受阻酚类抗氧剂选自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醇酯(Irganox 1135)或四(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Irganox 1010)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50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爽肤巾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