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35453.2 | 申请日: | 201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6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陈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诚达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3/06 | 分类号: | B60H3/06;B60H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4024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空气 净化器 除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装置,包括壳体、顶盖、进风窗、出风窗,所述壳体上方卡装有所述顶盖,所述顶盖上安装有所述出风窗,所述壳体下方镶嵌有所述进风窗,所述顶盖上方一侧镶嵌有触摸控制板,所述壳体下方安装有橡胶支脚,所述壳体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一侧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一侧安装有除臭风道,所述除臭风道内部一侧安装有光触媒板,所述除臭风道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紫外线灯。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对车内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同时能够通过光触媒催化反应消除产生异味的有机气体,使车内空气保持清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载空气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革命后,由于重工业的发展,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因此催生了空气净化装置的发展。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念转化后,人们意识到,车内的空气也普遍存在污染,因此,车内空气净化装置逐渐得到了重视。
普通的车载空气净化器只能够对车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难以去除车内空气中的能够产生异味的有机气体。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去除车内异味的车载空气净化装置,以解决车内异味难以去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装置,包括壳体、顶盖、进风窗、出风窗,所述壳体上方卡装有所述顶盖,所述顶盖上安装有所述出风窗,所述壳体下方镶嵌有所述进风窗,所述顶盖上方一侧镶嵌有触摸控制板,所述壳体下方安装有橡胶支脚,所述壳体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一侧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一侧安装有除臭风道,所述除臭风道内部一侧安装有光触媒板,所述除臭风道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紫外线灯,所述除臭风道一端设置有第二过滤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应急电源,所述应急电源一侧安装有外接电源插口,所述应急电源一侧设置有处理器。
上述结构中,所述风机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进风窗抽取车内空气并进行初步过滤后,将车内空气送入所述除臭风道中,在所述光触媒板和所述紫外线灯的作用下对空气中的有机气体进行催化分解,分解完成后经所述第二过滤器过滤,最终通过所述出风窗将洁净空气排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均为可拆卸结构,且内部填充有活性炭。
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所述触摸控制板镶嵌在所述顶盖上方一侧,且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所述除臭风道为中空结构,靠近所述壳体一侧内部均匀安装有所述紫外线灯,另一侧内部设置有所述光触媒板。
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所述橡胶支脚分为两层,且都为圆柱结构,且上层圆柱直径大于下层圆柱直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所述应急电源内部为锂电池组。
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对车内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同时能够通过光触媒催化反应消除产生异味的有机气体,使车内空气保持清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装置除臭风道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诚达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诚达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5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关电器
- 下一篇:一种内窥镜导丝压铆装置及导丝压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