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蚀组分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36541.4 | 申请日: | 201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3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孙飞;傅晓萍;余正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09/12 | 分类号: | C07C209/12;C07C211/63;C07C209/20;C07C213/00;C07C215/40;C07D215/10;C07D211/06;C23F11/16;C23F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蚀组分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其中的方法包括:(1)先将胺与烷基化试剂反应,生成有机铵盐;(2)再将有机铵盐与硫氰酸盐在极性溶剂中反应,生成沉淀,除去反应体系中的不溶物和极性溶剂后,即得到所述的缓蚀组分。本发明的缓蚀组分,pH值接近中性,具有很高的溶解度和良好的缓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蚀组分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天然气采出程度的增加,油井产量不断下降,采出液含水率大幅增加,且呈现“四高一低”特点,即矿化度高,HCO3-含量高,Ca2+、Mg2+、Fe2+等多价金属离子含量高,细菌含量高,pH低,并常常伴有H2S、CO2、溶解O2等腐蚀性物质。这些综合因素易造成油气井井下工具设备的腐蚀,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并对油气的集输、炼制等过程中金属设备造成严重腐蚀,导致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使用缓蚀剂是一种有效的防腐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设备管道的腐蚀,因而在国内外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已有一些缓蚀剂,比如硫脲衍生物、咪唑啉衍生物、炔醇等,但这些缓蚀剂各有不足之处,如毒性较强、水溶性较差、合成工艺复杂、缓蚀效果不理想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一种缓蚀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1)先将胺与烷基化试剂反应,生成有机铵盐;(2)再将有机铵盐与硫氰酸盐在极性溶剂中反应,生成沉淀,除去反应体系中的不溶物和极性溶剂后,即得到所述的缓蚀组分。
2.按照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胺为伯胺、仲胺、叔胺、二氢吡咯、四氢吡咯、哌啶、吗啉、哌嗪、环己亚胺、吡咯、吡啶、2,2-联吡啶、4,4-联吡啶、喹啉、异喹啉、吲哚、异吲哚、咔唑、吖啶或吩嗪。
3.按照前述任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基化试剂为卤代烷、甲磺酸烷基醇酯、苯磺酸烷基醇酯、对甲苯磺酸烷基醇酯或硫酸二烷基酯。
4.按照前述任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铵盐中,碳原子总数为8~30。
5.按照前述任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胺为伯胺、仲胺或叔胺时,步骤(1)所制得的有机铵盐中,与季铵氮原子相连的基团中,至少有一个基团为碳原子数为6~24的烃基。
6.按照前述任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氰酸盐为硫氰酸钠、硫氰酸钾或硫氰酸铵。
7.按照前述任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以有机铵盐的铵离子和硫氰酸根离子计,有机铵盐的铵离子与硫氰酸根离子的摩尔比为1:1。
8.按照前述任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进行:(A)将步骤(1)中生成的有机铵盐分离出来,然后再进行步骤(2);或(B)步骤(1)使用醇/水混合溶剂,反应结束后,直接加入硫氰酸盐进行步骤(2)。
9.按照前述任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20℃~110℃,反应时间为1~6小时。
10.按照前述任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40℃~110℃,反应时间为0.5~4小时。
11.按照前述任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以先过滤、后蒸发的方式,除去反应体系中的不溶物和溶剂。
12.一种缓蚀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方法制得:前述任一方法的步骤(2)中,反应结束后,先过滤除去不溶物,然后经浓缩或不浓缩,即获得所述的缓蚀剂。
13.一种油田采出水的缓蚀方法,其特征在于,油田采出水中含有与1~11任一所述方法制得的缓蚀组分相同的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65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