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蒽醌分子共接枝碳/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39181.3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04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韩永芹;申明霞;曾少华;陆凤玲;张泽洁;薛逸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11/30 | 分类号: | H01G11/30;H01G11/36;H01G11/4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 接枝 导电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蒽醌分子共接枝碳/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将二氨基蒽醌加入至乙醇中,溶解后形成溶液;
步骤(2)、将氧化石墨烯、环氧化碳纳米管加入乙醇中,搅拌并超声分散均匀,形成氧化石墨烯-环氧化碳纳米管分散液;
步骤(3)、将步骤(2)形成的氧化石墨烯-环氧化碳纳米管分散液加入步骤(1)的溶液中,于70-90℃回流24-48h,用乙醇和水反复清洗后,离心得到蒽醌分子共接枝碳;
步骤(4)、将由步骤(3)得到的蒽醌分子共接枝碳分散至水中形成分散液;分散液的浓度为0.5-3g/L;
步骤(5)、将导电聚合物单体、掺杂剂、氧化剂依次加入步骤(4)所得分散液中,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于0-30℃反应12-24h,产物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并于真空干燥箱内干燥,得到蒽醌分子共接枝碳/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是由石墨烯片层与碳纳米管构筑的三维网络结构,导电聚合物以颗粒的形式生长在石墨烯片与碳纳米管的表面,该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超电容特性;其中,碳纳米管的尺寸为20-40nm,石墨烯片层尺寸为1-2μm。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蒽醌分子共接枝碳/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二氨基蒽醌为1,4-二氨基蒽醌,2,6-二氨基蒽醌,1,5-二氨基蒽醌,1,2-二氨基蒽醌中的一种;二氨基蒽醌的浓度为1-20g/L。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蒽醌分子共接枝碳/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分散液的浓度为0.5-10g/L;氧化石墨烯与环氧化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4:1-1:4。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蒽醌分子共接枝碳/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导电聚合物单体为是苯胺、间苯二胺、吡咯、3,4-乙撑二氧噻吩中的一种;
所述的掺杂剂为聚苯乙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苯二甲酸、1-芘丁酸、1,5-萘二磺酸中的一种;
所述的氧化剂为三氯化铁、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或者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氯化铁盐;
蒽醌分子共接枝碳与导电聚合物单体的质量比为1:20-1:1,导电聚合物单体与掺杂剂的摩尔比为 4:1-1:2 ,导电聚合物单体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91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