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39535.4 | 申请日: | 201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5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蔡维哲;高国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胜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25/00 | 分类号: | F16N25/00;F16N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机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容积式润滑设备的液压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容积式润滑系统中脱压机构是系统必需部件。常见的机械式脱压机构有两种:稀油脱压机构、黄油脱压机构。稀油脱压机构在油粘度高时脱压缓慢,黄油脱压机构在油粘度低时会漏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容积式润滑设备的机械式脱压机构。
为此,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所述机械式脱压机构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呈U形布置,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设置卸压单元,所述卸压单元的布置方向与进油口或出油口的布置方向大致呈直角,所述卸压单元包括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设置弹性部件,所述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所述卸压基座上设置卸压出口;
所述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的位置关系应满足:
第一工作状态:进油口中的进油推动运动部件使得运动部件封住卸压基座上的卸压出口;
第二工作状态:进油口中的进油继续推动运动部件使得进油口和与进油口呈U形布置的出油口发生连通;
第三工作状态:停止进油口进油,运动部件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复位而使得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的连通发生隔断,接着运动部件打开卸压单元的卸压出口从而连通出油口和卸压出口,并将出油口的油从卸压出口流出;
优选地,所述卸压单元的布置方向与进油口或出油口的布置方向之间的角度为60~90°。
优选地,所述运动部件上设置腔体,所述腔体与进油口连通,所述腔体上设置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用于当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连通腔体和出油口。
优选地,所述运动部件上设置柱塞杆,所述柱塞杆外侧设置柱塞套,所述柱塞杆在柱塞套中与柱塞套发生相对运动,所述柱塞杆内设置腔体。
优选地,所述运动部件上设置针阀,所述针阀用于当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封住卸压基座上的卸压出口或当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解封卸压基座上的卸压出口。
优选地,所述运动部件上前后设置一对压帽,一对压帽之间设置针阀,所述针阀与两个压帽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且所述针阀与两个压帽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使得机械式脱压机构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以及第二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
优选地,所述针阀的两端分别设置限位元件,两个限位元件将针阀的两端限位在两个压帽之间。
优选地,所述限位元件为E形扣环。
优选地,所述针阀上设置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在一个压帽上,另一端连接在与另一个压帽对应位置的限位元件上。
优选地,所述卸压出口为变径通路,所述卸压出口的入口端的内径小于出口端的内径。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能适用于较宽粘度范围的油品,涵盖了稀油和黄油脱压机构的适用范围,避免因油品粘度变化出现不适用的现象;另外地,当弹性部件选择为脱压弹簧(即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大脱压弹簧),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时,进油口的进油推动运动部件并挤压脱压弹簧(要求脱压弹簧不能够完全压缩),此时机械式脱压机构也能够起到稳定进油压力的作用。
另外地,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式脱压方法。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式脱压方法,所述机械式脱压方法依次包括如下:
第一工作状态:进油口中的进油推动运动部件使得运动部件封住卸压基座上的卸压出口;
第二工作状态:进油口中的进油继续推动运动部件使得进油口和与进油口呈U形布置的出油口发生连通;
第三工作状态:停止进油口进油,运动部件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复位而使得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的连通发生隔断,接着运动部件打开卸压单元的卸压出口从而连通出油口和卸压出口,并将出油口的油从卸压出口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的停机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胜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胜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95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润滑装置监测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提高氧气利用率的医疗用氧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