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移动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47007.3 | 申请日: | 201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0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傅宜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寰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W48/08;H04W72/00;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方法 基站 以及 移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移动台。在无线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提供一种包括全域载波配置的消息。全域载波配置包括全域载波配置信息,例如正交频分复用网络中不同基站的多个可用射频载波的中心频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全域载波配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载波群组的信息,每一载波群组包括一个射频载波或多个相连射频载波,以及每一载波群组与多载波配置索引和频率分配索引相关,所述多载波配置索引对应于包括于载波配置查找表的载波配置信息,所述频率分配索引对应于包括于频率分配查找表的全域频率位置。
本申请依据35U.S.C.§119要求如下优先权:编号为61/156,574,申请日为2009/3/2,名称为“Methods for Configuring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in OFDM Multi-Carrier Systems”的美国临时申请;编号为61/172,344,申请日为2009/4/24,名称为“Method of Capability Negotiation to Support Prioritized Carrier Assignmentin OFDMA Multi-Carrier Systems”的美国临时申请,以及编号为61/290,963,申请日为2009/12/30,名称为“Method of Configuring Multi-Carrier OFDM Systems withLegacy Support”的美国临时申请以及此案为申请号CN201080001033.8,申请日为2010年3月2日,标题为“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移动台”的分案申请,上述申请的标的在此一起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有关于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且特别有关于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载波配置。
背景技术
当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5MHz~10MHz无线带宽通常用于高达100Mbps的峰值传输速率(peak transmission rate)。而下一代无线系统需要更高的峰值传输速率。举例来说,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要求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MT-Advanced)系统,例如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达到1Gbps的峰值传输速率。然而,当前的传输技术,难以达到100bps/Hz的传输频谱效率(spectrum efficiency)。在未来几年内,可预料的传输频谱效率仅仅可达到15bps/Hz。因此,对于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来说,需要更宽的无线带宽(即,至少40MHz)以达到1Gbps的峰值传输速率。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以下简称为OFDM)是达到高传输速率的一种有效的复用策略,其可在频率选择性信道(frequencyselective channel)上实现而不受制于载波间干扰(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有两种典型结构可被用于OFDM系统以实现更宽的无线带宽。在传统的OFDM系统中,单一射频(radio frequency,以下简称为RF)载波用于载送一个宽带无线信号;以及在多载波(multi-carrier)OFDM系统中,多个RF载波用于载送具有较窄带宽的多个无线信号。与传统的OFDM系统相比较,多载波OFDM系统具有多种优点,例如更简单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compatibility)、更容易重复使用既有单载波结构下的硬件设计(reuse on legacy)、更佳的移动台硬件设计弹性(hardware flexibility)以及用于上行链路(uplink)传输的更低的功率峰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因此,多载波OFDM系统已成为IEEE802.16m(即WiMAX 2.0系统)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10版(3GPP Release 10,即高级长期演进技术(LTE)系统)标准草案的基准(baseline)系统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以满足系统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寰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寰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47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