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基站超密集部署异构网络的能量效率与频谱效率平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47318.X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8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滨;雷佳奇;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02 | 分类号: | H04W16/02;H04W16/18;H04W16/22;H04W52/24;H04W52/2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站 密集 部署 网络 能量 效率 频谱 平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基站超密集部署异构网络的能量效率与频谱效率平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网络模型、划分网络带宽和确定频谱使用方式;2)计算移动用户与宏基站关联获得的信噪比以及与微基站关联获得的信干噪比;3)采用统计平均的方法计算移动用户与最近邻微基站的关联概率以及与宏基站和微基站关联时,其下行链路的平均吞吐量;4)计算网络的频谱效率与能量效率;5)建立最大化能量效率的优化模型。这种方法能应用于传统蜂窝网络,使得传统蜂窝网络平稳演进,可以在需要的宏蜂窝场景下快速部署,在满足最小频谱效率和最小用户吞吐量的条件下,最大化网络的能量效率,显著提升网络容量,保证用户服务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微基站超密集部署异构网络的能量效率与频谱效率平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用户数目和数据流量呈现出爆炸增长的趋势,传统蜂窝网络很难再通过小区分裂的方式满足移动用户接入和数据流量快速增长的需求。为了应对移动数据流量迅速增长的挑战,未来的5G网络需要能够提供大于10Gbit/s的峰值速率,并且能够提供100Mbit/s-1Gbit/s的用户体验速率,而UDN(Ultra Dense Network,超密集网络部署)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超密集部署异构网络通常包含多种不同功率的接入点,它们的站点密度要远大于传统蜂窝网络,并且它们的位置具有随机性,这使得分析超密网络的性能变得十分困难。此外,由于基站的超密集部署,在显著提升系统容量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能量消耗,因此系统的能量效率将会成为衡量未来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用随机几何方法研究异构超密网络,不仅可以捕获基站位置的随机性特征,还具有数学上的易处理性,利用随机几何建模基站位置分布,可以使得系统性能的分析过程简化。
现有的超密网络性能研究方法中,大多考虑单层或多层网络场景,将不同类型的基站建模为相互独立的空间点过程,在全频率复用的条件下,用随机几何的方法研究系统的总干扰分布、中断概率、用户的平均可达速率等性能指标,这样的网络场景,虽然充分利用了随机几何理论方法在数学上的易处理性,但却在实际的网络部署中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蜂窝系统平稳演进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考虑宏蜂窝场景下微基站超密集部署的能效问题。特别是,很多学者在研究中考虑了基站间的全频率复用,这虽然可以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容量,但却带来了严重的层间干扰,针对频谱划分的专用信道部署方式也很少有人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对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微基站超密集部署异构网络的能量效率与频谱效率平衡方法。这种方法能应用于传统蜂窝网络,使得传统蜂窝网络平稳演进,可以在需要的宏蜂窝场景下快速部署,在满足最小频谱效率和最小用户吞吐量的条件下,最大化网络的能量效率,显著提升网络容量,保证用户服务质量。这种方法还可以扩展到中继站、毫微基站、家庭基站等。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基站超密集部署异构网络的能量效率与频谱效率平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网络模型、划分网络带宽和确定频谱使用方式:所述网络模型为在一个半径为R的宏蜂窝中,宏基站位于原点处,微基站和移动用户在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服从相互独立的空间泊松点过程,密度分别为λm,λu;所述的划分网络带宽是将网络可用带宽W均匀的划分为m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为w,其中m1个子信道分配给宏基站,剩余的m2=m-m1个子信道分配给微基站,所有的微基站共享频谱资源;所述的频谱使用方式为关联的移动用户均分宏基站和微基站拥有的子信道,当关联的移动用户数目大于宏基站或微基站拥有的子信道数目时,它们采用时分方式使用频率资源;
2)计算移动用户与宏基站关联获得的信噪比以及与微基站关联获得的信干噪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473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从话单统计上对恶意呼叫号码进行定位的方法
- 下一篇:通信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