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硅粉电化铝背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47446.4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0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普;谢允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维凯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乘鹰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乘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33/04 | 分类号: | C09D133/04;C09D7/65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11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粉 电化铝背胶 聚丙烯酸酯树脂 溶胀效果 制备 丙烯酸树脂 储存稳定性 硬质颗粒物 干燥成膜 高速分散 生产工序 生产效率 松香树脂 酮类溶剂 电化铝 抗粘性 排气性 强溶剂 微米级 重量份 溶剂 胶层 上机 引入 开发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硅粉电化铝背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硅粉电化铝背胶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各组分:丙烯酸树脂8~20;特殊聚丙烯酸酯树脂颗粒0.5~6;松香树脂1~4;酮类溶剂50~80;其它溶剂0~20。本发明通过引入一种具有溶胀效果的特殊聚丙烯酸酯树脂颗粒,在强溶剂体系中具有一定的溶胀效果,同时在干燥成膜后又成为微米级的硬质颗粒物,开发了一种不需要外加硅粉、即具有良好排气性与抗粘性、具有良好储存稳定性的电化铝胶层,免去了上机配料前高速分散硅粉的烦琐操作,简化了生产工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铝薄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硅粉电化铝背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包装材料的美观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甚至成为影响消费品市场份额的最直观因素之一。因此,生产厂家也越来越重视电化铝膜(又叫烫金箔或烫金膜)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
目前的电化铝薄膜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在PET基膜上依次需要经过涂布离型层、涂布色层、镭射压纹(仅镭射膜需要)、真空镀铝、涂布背胶等4-5道工序才能得到电化铝薄膜。其中,背胶层通常是以丙烯酸酯、松香、聚氨酯、石油树脂、氯化聚烯烃等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作为主树脂,以酯类、酮类、甲苯等为溶剂,配以硅粉(气相二氧化硅粉末,又叫白炭黑)组成的一个非均相共混体系,如中国专利CN101343522B、CN101942285B、CN103468174B、CN103589377B等。硅粉在背胶中通常起到排气、抗粘等重要作用,但由于硅粉本身无法溶解,只能在上机配料前通过高速分散悬浮于共混体系中,无法长期放置(一般不超过24h),而且分散不好还容易带来各种流平问题,直接影响到烫印效果,因此,如果能够开发出不需要外加硅粉即能获得良好的排气性与抗粘性新型背胶,无疑会更受生产厂家的欢迎。
目前关于无硅粉电化铝胶层的研究较少,多数专利文献(如上述举例)都会在配方组合物或工艺应用说明部分提及硅粉(或叫白炭黑)的添加使用,有的则以填料、添加剂等一笔带过;有些专利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能是由于添加硅粉已成为行业常识而未做特别说明。硅粉在背胶中的排气性作用原理是利用硅粉微米级的颗粒尺寸效应,在涂膜中形成一定的孔隙通道,从而实现在烫印膜与基材贴合时空气的排出;同时,由于硅粉本身是硬质的无机物颗粒,对于胶层的抗粘性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硅粉电化铝背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引入一种具有溶胀效果的特殊聚丙烯酸酯树脂颗粒,在强溶剂体系中具有一定的溶胀效果,同时在干燥成膜后又成为微米级的硬质颗粒物,开发了一种不需要外加硅粉、即具有良好排气性与抗粘性、具有良好储存稳定性的电化铝胶层,免去了上机配料前高速分散硅粉的烦琐操作,简化了生产工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硅粉电化铝背胶,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各组分: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树脂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形成的丙烯酸酯聚合物;所述丙烯酸树脂的软化点为80~130℃。由于纯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的软化点太高,上烫性较差;而采用其与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共聚形成的聚合物软化点较低,上烫性明显改善。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树脂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70%。
优选地,所述特殊聚丙烯酸树脂颗粒为局部交联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平均粒径为1~10um。
优选地,所述特殊聚丙烯酸树脂颗粒为BXS-500,由综研化学(苏州)有限公司生产。
优选地,所述松香树脂的软化点为70~120℃,羟值为40-80mgKOH/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维凯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乘鹰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乘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维凯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乘鹰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乘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474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09D 涂料组合物,例如色漆、清漆或天然漆;填充浆料;化学涂料或油墨的去除剂;油墨;改正液;木材着色剂;用于着色或印刷的浆料或固体;原料为此的应用
C09D133-00 基于有1个或多个不饱和脂族基化合物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涂料组合物,其中每个不饱和脂族基只有1个碳-碳双键,并且至少有1个是仅以1个羧基或其盐、酐、酯、酰胺、酰亚胺或腈为终端;基于此种聚合物的衍生物的涂料
C09D133-02 .酸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其金属盐或铵盐
C09D133-04 .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C09D133-18 .腈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C09D133-24 .酰胺或酰亚胺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C09D133-26 ..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酰胺的均聚物或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