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辅弹式防水旋钮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1942.7 | 申请日: | 201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40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纪孔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国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9/06 | 分类号: | H01H19/06;H01H19/08;H01H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弹式 防水 旋钮 开关 | ||
1.一种辅弹式防水旋钮开关,包括开关外罩和旋钮(4),所述旋钮(4)套接于开关外罩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外罩侧壁设有向外凸起的开关空腔(41),所述开关空腔(41)内设有安全开关组件(1),
所述安全开关组件(1)包括壳体和开关按钮;
-所述开关按钮包括活动触头(32)、摁压部(33)和可活动伸缩复位的硅胶皮碗(30),摁压部(33)位于壳体外,摁压部(33)相对壳体往复移动,摁压部(33)和壳体之间设有使摁压部(33)复位的弹性件(34),所述硅胶皮碗(30)位于同摁压部(33)相对的活动触头(32)末端;
-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壳体内设有平行安装的第一接线端子(10)和第二接线端子(11),第一接线端子(10)末端设有第一接触部(100),第一接触部(100)位于第一容腔内;第二接线端子(11)末端设有与活动触头(32)电连接第二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10)位于第二容腔内,活动触头(32)和硅胶皮碗(30)均位于第二容腔内;
-硅胶皮碗(30)包括盘状的底盘部(30a)和管状的斗口部(30b),所述底盘部(30a)的外周与壳体内壁相固定,所述斗口部(30b)中部设有容纳活动触头(32)的容纳腔(302),斗口部(30b)与摁压部(33)相连接且同步移动,所述底盘部(30a)和斗口部(30b)的连接处设有随硅胶皮碗(30)活动启闭容纳腔(302)的息口部(300),所述底盘部(30a)、斗口部(30b)和息口部(300)一体成型设置;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增加息口部(300)密闭性的保持套(2),所述保持套(2)固定于壳体内部,所述保持套(2)为环形套件,保持套(2)纵截面呈“L”型,保持套(2)包括套筒(21)和保持底板(20),所述斗口部(30b)滑动套设于套筒(21)内;当开关按钮不受外力恢复原状时,所述息口部(300)于套筒(21)和保持底板(20)交界处挤压并封闭容纳腔(302),所述息口部(300)的厚度大于斗口部(30b)的壁厚;
当旋钮(4)转动使推压凸块(40)挤压摁压部(33)时,弹性件(34)被压缩,摁压部(33)带动斗口部(30b)向壳体内侧移动,摁压部(33)向内挤压硅胶皮碗(30),斗口部(30b)向内移动并挤压底盘部(30a)向外侧变形,息口部(300)随底盘部(30a)向外侧移动张开,容纳腔(302)与第一容腔之间连通并使活动触头(32)穿过,活动触头(32)前端抵压在第一接触部(100),第二连接部(110)、活动触头(32)和第一接触部(100)依次电连通,开关处于连通状态;
当旋钮(4)转动使推压凸块(40)脱离与摁压部(33)的接触,硅胶皮碗(30)和弹性件(34)不受力,在弹性件(34)和硅胶皮碗(30)的弹性回弹作用下,摁压部(33)受到弹性件(34)回弹并拉扯斗口部(30b)向外侧移动,斗口部(30b)带动活动触头(32)一同向外移动,活动触头(32)与第一接触部(100)分离;并且息口部(300)由外侧恢复至原位,当息口部(300)进入套筒(21)内时由于受到摁压部(33)的拉扯,息口部(33)的挤压封闭的密闭力更大,息口部(300)挤压并封闭容纳腔(302)与第一容腔之间的通道,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所述套筒(21)和保持底板(20)相垂直设置;底盘部(30a)和斗口部(30b)相垂直设置;
所述推压凸块(40)呈弧面,摁压部(33)朝向推压凸块(40)的一面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推压凸块(40)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弹式防水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底盘部(30a)向外侧移动变形的导向锥板(12),所述导向锥板(12)呈锥形,导向锥板(12)位于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之间,导向锥板(12)中部设有供活动触头(32)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弹式防水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锥板(12)的锥角的角度为130°-1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弹式防水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部(30a)与壳体内壁的连接处设有供底盘部(30a)发生更大形变量的褶皱环(301),所述褶皱环(301)呈环形的波浪状,所述褶皱环(301)与底盘部(30a)一体成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国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国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194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老化功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下一篇:全景视频质量判断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