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2491.9 | 申请日: | 201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8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向井祐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3H7/09 | 分类号: | H03H7/09;H03H7/01;H03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部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增大通频带外的高频区域中的衰减量的电子部件。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被设置于层叠体的滤波器;被设置于层叠体的输入输出端子;以及阻抗匹配用环导通孔电感器,是被设置于层叠体且连接在滤波器与输入输出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用电感器,该阻抗匹配用环导通孔电感器包括阻抗匹配用电感器导体层、以及从阻抗匹配用电感器导体层朝向层叠方向延伸的第一阻抗匹配用导通孔导体和第二阻抗匹配用导通孔导体,不设置由与第一阻抗匹配用导通孔导体和第二阻抗匹配用导通孔导体分别连接的2个以上的导体层构成的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滤波器的电子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与以往的电子部件有关的发明,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带通滤波器(以下仅称为滤波器)。该滤波器具备5个LC并联谐振器。5个LC并联谐振器分别包括相互并联连接的电感器和电容器。
电感器具有线路电极、第一导通孔电极以及第二导通孔电极。线路电极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的导体层。第一导通孔电极以及第二导通孔电极从线路电极的两端朝向下方延伸。电容器具有电容器电极和接地电极。电容器电极与第一导通孔电极的下端连接。接地电极与第二导通孔电极的下端连接。这样的LC并联谐振器形成由电感器以及电容器围起的环面。而且,5个LC并联谐振器以相邻的彼此的环面对置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由此,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彼此电磁耦合。以上那样的滤波器构成带通滤波器。
然而,在滤波器中有想要增大通频带外的高频区域中的衰减量这样的迫切期望。然而,在上述带通滤波器中,通频带外的高频区域中的衰减量并不充分。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1193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大通频带外的高频区域中的衰减量的电子部件。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通过在层叠方向上层叠多个绝缘体层而构成;滤波器,被设置于上述层叠体;输入输出端子,被设置于上述层叠体;以及阻抗匹配用环导通孔电感器,是被设置于上述层叠体中且连接在上述滤波器与上述输入输出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用电感器,该阻抗匹配用环导通孔电感器包括阻抗匹配用电感器导体层、以及从该阻抗匹配用电感器导体层朝向上述层叠方向延伸的第一阻抗匹配用导通孔导体和第二阻抗匹配用导通孔导体,不设置由与上述第一阻抗匹配用导通孔导体和上述第二阻抗匹配用导通孔导体分别连接的2个以上的导体层构成的电容器,在上述第一阻抗匹配用导通孔导体与上述第二阻抗匹配用导通孔之间产生寄生电容。
根据本发明,能够增大通频带外的高频区域中的衰减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0a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双工器10a、10b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双工器10a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双工器10a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双工器10a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上侧透视双工器10a的绝缘体层16b~16d的图。
图7A是表示第一模型的模拟结果的图表。
图7B是表示第二模型的模拟结果的图表。
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双工器10b的等效电路图。
图9是双工器10b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双工器10b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第三模型的模拟结果的图表。
图12是表示从上侧透视其它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0c的绝缘体层16b~16d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24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减少辐射危害的手机套
- 下一篇:触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