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54139.9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4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贾晓倩;罗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28 | 分类号: | H04W16/28;H04W36/00;H04W36/14;H04W72/02;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宋扬;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入 网络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设备,包括:第二接入设备在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前导序列,根据接收到的前导序列确定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响应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使用发送波束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响应消息。第二接入设备通过波束成形的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响应消息可以增大第二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提高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方向性,增大了终端设备接收到接入响应消息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接入第二接入设备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商用的无线通信系统,比如2G、3G和4G通信系统,一般工作在3GHz频段以下。由于频谱资源是稀缺和宝贵的,业界提出了在未来新的系统中使用高频频段(例如载波频率>6GHz),高频频段带宽较大适合传输高速数据。但是,高频信号穿透能力较弱,而且绕射能力不强,导致使用高频频段的高频网络的覆盖范围较小。
现有技术中,通过波束成形(beamforming)的方式可以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但是,终端设备只有在接入网络后,才能使用波束成形方式传输数据。处于高频网络覆盖下的小区边缘的终端设备由于信号质量差,接入失败率高,小区边缘的终端设备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接入高频网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设备,能够提高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成功率。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包括:第二接入设备在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前导序列,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前导序列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响应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最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使用所述发送波束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响应消息。第二接入设备通过在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过程中使用波束成形的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响应消息,可以降低信道干扰,增大小区的覆盖范围,进而提高了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成功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入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前导序列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响应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具体为: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在各接收波束上接收所述前导序列,根据每个接收波束上接收到的前导序列确定每个接收波束的信道质量信息,根据所述各接收波束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信道质量最好的接收波束作为目标接收波束,根据各天线端口在所述目标接收波束上接收到的前导序列确定所述各天线端口的权值,根据所述各天线端口的权值生成所述发送波束。第二接入设备通过波束成形的方式接收前导序列,增到了第二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使得接收到前导序列的可能性更大。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接入所述第二接入使用的前导序列和所述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通过第一接入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二接入设备使用的前导序列信息和所述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信息。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设备的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第二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二接入设备使用的前导序列的信息和所述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信息,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发送所述前导序列,接收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响应消息。通过第一接入设备辅助终端设备获取接入第二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提高了所述接入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前导序列用于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响应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所述第二接入设备通过所述发送波束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响应消息。使用波束成形的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响应消息,可以降低信道干扰,增大小区的覆盖范围,进而提高了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成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4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