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电池隔热罩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4489.5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缪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航达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613;H01M10/658;B29C43/24;C08L75/04;C08L23/12;C08K3/22;C08K3/36;C08K7/22 |
代理公司: | 34138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涛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隔热 制备 工艺 | ||
1.一种蓄电池隔热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铝合金材料在温度为500~800℃、压力为25~35MPa的环境下,碾压制成厚度为0.05~0.25mm的铝合金薄层,即蓄电池隔热罩的外层;
S2、按如下重量百分比取纳米二氧化钛0.1~0.5%、纳米二氧化硅0.1~0.5%、空心微珠15~25%、粘合剂0.3~0.8%、聚丙烯20~40%、余量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将上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在165~175℃下加热30~50min,边加热边进行搅拌混合,搅拌速度为300~600r/min,制得混合料;
S3、将步骤S2中所得的混合料注入压延机中,设定辊筒温度为160~180℃、辊筒速度为300~400r/min,压延制得隔热罩内层;
S4、将步骤S1中所得的隔热罩外层和步骤S3中所得的隔热罩内层叠放整齐,然后放入隔热罩模具腔内,在成型温度为220~280℃、成型压力为15~25MPa的条件下,进行模压成型冲切,待所得半成品冷却定型后,进行精修,即得蓄电池隔热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隔热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铝合金材料为隔热铝合金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隔热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纳米二氧化钛0.2~0.4%、纳米二氧化硅0.2~0.4%、空心微珠18~22%、粘合剂0.4~0.6%、聚丙烯25~35%、余量为聚氨酯泡沫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隔热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纳米二氧化钛0.3%、纳米二氧化硅0.3%、空心微珠20%、粘合剂0.5%、聚丙烯30%、余量为聚氨酯泡沫塑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隔热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制得的隔热罩内层厚度为4~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隔热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铝合金材料在温度为650℃、压力为30MPa的环境下,碾压制成厚度为0.15mm的铝合金薄层,即蓄电池隔热罩的外层;
S2、按如下重量百分比取纳米二氧化钛0.3%、纳米二氧化硅0.3%、空心微珠20%、粘合剂0.5%、聚丙烯30%、余量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将上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在170℃下加热40min,边加热边进行搅拌混合,搅拌速度为350r/min,制得混合料;
S3、将步骤S2中所得的混合料注入压延机中,设定辊筒温度为170℃、辊筒速度为350r/min,压延制得隔热罩内层;
S4、将步骤S1中所得的隔热罩外层和步骤S3中所得的隔热罩内层叠放整齐,然后放入隔热罩模具腔内,在成型温度为250℃、成型压力为20MPa的条件下,进行模压成型冲切,待所得半成品冷却定型后,进行精修,即得蓄电池隔热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航达网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航达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448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