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5231.7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4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光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B60R21/231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董领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囊 侧框架 侧面安全气囊 反作用力 座椅宽度方向 车辆座椅 施加 安全气囊主体 反作用力构件 膨胀 气体发生器 内部连通 座椅靠背 固定部 延伸 锚定 座椅 | ||
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包括:内囊部,其从安全气囊主体延伸出,经过侧框架的座椅前方,且延伸至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且当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内部连通的内囊部的内部被供给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时,内囊部在座椅靠背的侧部内膨胀;和反作用力构件,其包括固定至侧框架的固定部,且在侧框架的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介于内囊部和侧框架之间且在膨胀期间施加反作用力至内囊部的反作用力施加部,内囊部锚定至反作用力施加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09-023494号描述了包括主安全气囊以及辅助安全气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主安全气囊在设置在座椅靠背的座椅框架处的外侧框架的座椅前侧和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处折叠为六角手风琴形状。辅助安全气囊在外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折叠为六角手风琴形状。辅助安全气囊的基端部通过外侧框架的座椅前方,卷绕到外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并结合到主安全气囊的基端部。充气机容纳在辅助安全气囊的基端部中,并且辅助安全气囊的基端部使用充气机的双头螺栓紧固并固定至外侧框架。辅助安全气囊在座椅靠背的主安全气囊之前的侧部内膨胀且展开,并且使乘员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移动,从而拓宽乘员和本体侧部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空间。这便于主安全气囊在乘员和本体侧部之间膨胀且展开。
在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制造期间,有时在安全气囊及充气机附接至座椅框架之后座椅软垫覆盖到(组装至)座椅框架。关于这一点,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如上所述构造的情况下,存在以下可能:在这种座椅软垫的组装期间,座椅软垫会撞击辅助安全气囊,从而引起辅助安全气囊从其正确附接位置移位。因此,有可能的是,防止在座椅软垫的组装操作时的这种位置移置可能变得复杂和令人沮丧。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有可能在通过辅助安全气囊的乘员约束期间辅助安全气囊的部分逃逸到外侧框架侧(乘员的相反侧),这样降低了辅助安全气囊的乘员约束性能。
主要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公开的目的是获得一种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构造为包括在座椅靠背的侧部的座椅前侧处膨胀且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主体以及在上述侧部内膨胀的内囊部,并且能够既提高内囊部的乘员约束性能又提高座椅软垫组装至座椅框架的简易性。
本公开的第一方案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包括: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框架,其构造为包括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侧部的内部的侧框架,并且由座椅软垫覆盖;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其在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储存在所述侧部的内部,使用容纳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内部的气体发生器固定至所述侧框架,并且接收来自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供给并且朝向所述侧部的座椅前侧膨胀且展开;内囊部,其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延伸出,经过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前方,并且延伸至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并且当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内部连通的所述内囊部的内部被供给来自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时,所述内囊部在所述侧部内膨胀;以及反作用力构件,其包括固定至所述侧框架的固定部,以及在所述侧框架的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介于所述内囊部和所述侧框架之间并且在膨胀期间施加反作用力至所述内囊部的反作用力施加部,所述内囊部锚定至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
本公开的第一方案包括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和内囊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在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储存在座椅靠背的侧部内部。内囊部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延伸出,经过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前方,并且延伸至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内囊部的内部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内部连通。侧面安全气囊主体使用内部容纳的气体发生器固定至侧框架。当例如已检测到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启动气体发生器。因此,侧面安全气囊主体接收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供给并且朝向侧部的座椅前侧膨胀且展开。供给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气体的一部分被供给到内囊部,从而内囊部在侧部内膨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5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