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5755.6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7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乔之;阿部裕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主分类号: | G02F1/1345 | 分类号: | G02F1/13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闫剑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即使显示区域不是矩形,也能实现选择器的配置并将边框区域抑制得小。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显示区域的外形不是矩形,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区域(1000)的外侧配置有供给影像信号的驱动器(40),在上述显示区域与上述驱动器之间存在具备选择器用TFT的选择器(30),在上述驱动器与上述选择器之间存在影像信号线,在上述选择器与上述显示区域之间存在漏极线(20),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存在向扫描线(10)供给扫描信号的扫描电路(11),上述选择器存在于上述扫描线与上述显示区域之间,上述选择器由公共电极即ITO覆盖,在上述选择器的外侧配置有公共总线布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显示区域及外形不是矩形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装置之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置有具有像素电极及薄膜晶体管(TFT)等且像素形成为矩阵状的TFT基板、和与TFT基板相对的相对基板,并且,在TFT基板与相对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然后,通过针对每个像素控制基于液晶分子的光的透射率而形成图像。液晶显示装置扁平且轻型,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区域或外形多为矩形的,但在应用于汽车的显示装置、和应用于各种游戏等的显示装置等中,也要求显示区域或装置的外形不是矩形的显示装置。作为记载有由显示装置不是矩形而引起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的问题和对策的文献,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2995号公报
若显示区域不是矩形,则配置在显示装置周边的周边电路或布线的布局与显示区域是矩形的情况不同。另外,若显示装置不是矩形,则会产生显示区域为矩形时不会产生的问题。此后,将不是矩形的显示区域称为异形显示区域,将显示区域不是矩形的显示面板称为异形显示面板。
即使在异形显示面板的情况下,也大多要求高分辨率。若设置为高分辨率,则横向上的像素增多,向像素供给影像信号的漏极线的数量也增多。若漏极线的数量增多,则在显示区域外,漏极引出线的数量增多,因此所需的布线区域的面积增大。尤其是最近,有要求想缩小从显示区域的端部至显示面板的端部的宽度、也就是想要缩小所谓的边框区域。为此,需要减少漏极引出线的数量。
为了防止漏极引出线的数量增大,有一种技术是使用之后说明的选择器电路来使从驱动IC供给的影像信号线的数量减少至1/2或者1/3等,从而减少引出线的数量。然而,若在异形显示区域内使用选择器电路,则会产生选择器电路与扫描线、或者公共布线等与选择器电路之间的干扰(布局上的交叉、或者伴随交叉或靠近的电气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即使在使用具有包含选择器电路在内的异形显示区域的异形显示面板的情况下,也会实现能够限制边框区域的显示区域。
本发明是克服上述课题的方案,主要的具体方式如下。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扫描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在第二方向上排列,漏极线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排列,在由扫描线和漏极线包围而成的区域内形成有像素的TFT基板上隔着液晶配置有相对基板,而且显示区域的外形不是矩形,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配置有供给影像信号的驱动器,在上述显示区域与上述驱动器之间存在具备选择器用TFT的选择器,在上述驱动器与上述选择器之间存在影像信号线,在上述选择器与上述显示区域之间存在上述漏极线,在将与上述显示区域对应的上述漏极线的数量设为Nd、并将与上述漏极线对应的上述影像信号线的数量设为Nv的情况下,Nd/Nv=n,且n为2以上的整数,
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存在向上述扫描线供给扫描信号的扫描电路,上述选择器存在于上述扫描线与上述显示区域之间、或者上述扫描电路与上述显示区域之间,上述选择器由公共电极即ITO覆盖,在上述选择器的外侧配置有公共总线布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未经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57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