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气混凝土料浆的发气和稠化过程控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56411.7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6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兴电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0 | 分类号: | C04B28/10;C04B38/02;B28C5/38;B28C7/02;C04B40/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64200 贵州省黔西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发气 过程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料浆的发气和稠化过程控制,具体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料浆的发气和稠化过程控制,属于混泥土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加气混凝土料浆中,铝粉与水在碱性环境下反应,最初生成的氢气立即溶解于液相中。由于氢气的溶解度不大,溶液很快达到过饱和。当达到一定的过饱和度时,在铝粉颗料表面形成一个或数个气泡核,由于氢气的逐渐积累,气泡内压力逐渐加大,当内压力克服上层料浆对它的重力和料浆的极限剪应力以后,气泡长大推动料浆向上膨胀。气泡长大后内压力降低,膨胀近于停止;但由于氢气不断补充,内压力再次加大,气泡进一步长大,料浆进一步膨胀,因此铝粉与水反应产生氢气与料浆膨胀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此可知,料浆膨胀的动力是气泡内的内压力,料浆膨胀的阻力是上层料浆的重力和料浆极限剪应力。发气初期,铝粉与水作用不断产生氢气,内压力不断得到补充,此时料浆可能还处于牛顿液体状态,没有极限剪应力,因此料浆迅速膨胀。随着石灰、水泥不断水化,料浆的骨架结构逐渐形参数料浆的稠化速度与铝粉的发气速度应互相适应和协调一致。当铝粉开始进行发气反应时,料浆的稠度(以料浆的极限剪应力表示)处于最低值,随着发气过程继续进行,料浆极限剪应力逐步增加,直到铝粉大量发气阶段结束之前仍保持较低值;当铝粉大部分气体发出之后,料浆应进入加速稠化期,当铝粉发气基本结束时,料浆应当达到稠化点,并开始进入凝结阶段。例如,对水泥-石灰-粉煤灰加气混凝上来说,在比较理想的状况下,铝粉发气在料浆浇注接近完毕时就已开始,料浆浇注结束后即开始膨胀,料浆平面平稳上升,此时料浆极限剪应力很小,料浆保持着良好的流动性,发气激烈进行,料浆迅速膨胀,在2~10min内达到最大,12min后,发气趋缓,而稠化加速,约在20min时料浆达到稠化点,此时,料浆将表现出明显的塑性,用细铁丝划痕时,料浆表面能留下清晰的划沟。此后,尽管铝粉尚有微量余气产生,但料浆极限剪应力值已经足以阻止其自由膨胀,少量气体只起进一步充实气泡结构、增强气泡内压力、增强气孔结构的支承力的作用。其它品种加气混凝土,因具体工艺条件不同,这种相互适应的关系可能有所不同,但发气与稠化相互适应的要求是相同的。如果料浆的发气与稠化相互适应,浇注成型过程就是稳定的,否则,就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气混凝土料浆的发气和稠化过程控制,解决料浆的发气与稠化相互适应,浇注成型过程就是稳定的,否则,就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气混凝土料浆的发气和稠化过程控制,其控制方法为:
首先找出影响发气速度的因素,其次找出影响料浆稠化速度的因素,通过水泥-石灰-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的浇注稳定性的方式对加气混凝土料浆的发气和稠化过程进行控制。
浇注时最理想的情况是发气和稠化同时结束,即稠化正好出现在没有体积膨胀的瞬间,但原材料中石灰、水泥和铝粉在与水反应过程中都发热,它们的成分与掺量的变化都会影响料浆的升温速度和温度的绝对值,都会影响热膨胀值的大小,其中,尤以石灰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稠化和体积膨胀完全同步是有困难的。一般铝粉发气应在料浆体积可以自由变化的状态下进行,铝粉发气完成后,料浆还允许自由膨胀一点,这就是要求的操作控制点。
通过上述控制方法可以解决料浆的发气与稠化相互适应,浇注成型过程就是稳定的,否则,就不稳定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加气混凝土料浆的发气和稠化过程控制,其控制方法为:
首先找出影响发气速度的因素,其次找出影响料浆稠化速度的因素,通过水泥-石灰-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的浇注稳定性的方式对加气混凝土料浆的发气和稠化过程进行控制。
试验时,分析影响发气速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兴电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兴电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64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