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反射高透光型光学组合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62338.4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0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任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7 | 代理人: | 周高 |
地址: | 215325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透光 光学 组合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反射高透光型光学组合薄膜。
背景技术
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利用背光发出的光才能够显示画面,主流移动电子设备上使用的 LCD 都是以设备背面的一组发光二极管作为白光光源。液晶控制光的通过,滤色片为其增加了色彩。白光光源价格昂贵,所以显示屏一般都使用蓝光发光二极管,覆盖上荧光粉把发出的光转化为白光。由于受到荧光材质的限制,红光呈现能力偏弱,加上所搭配的彩色滤光片的混色效果差,最终呈现的色域饱和度不佳,导致液晶面板在色域呈现能力上不足,多仅能达到72%NTSC左右。为了不使量子点层劣化,需要采用阻水阻氧的高阻隔膜层进行包夹式封装。作为高阻隔膜层,面向液晶显示的薄膜必须具备全光线透光率90%以上,Haze和b*要在1以下。对于高阻隔膜层,达到理想的光学效果非常困难。在申请号为201510884643.1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高透过型光学组合薄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减少膜表面反射却不理想。为减少膜表面的反光较高问题,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反射高透光型光学组合薄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膜表面的反光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反射高透光型光学组合薄膜,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高阻隔膜层,量子点层和第二高阻隔膜层,其中第一高阻隔膜层用于同背光源相对,第二高阻隔膜层用于同外界环境光源相对; 所述第一高阻隔膜层向着背光源的一面设置有第一AR涂层,而第二高阻隔膜层向着外界环境光源的一面设置有第二AR涂层。所述第一AR涂层和所述第二AR 涂层上有多个微型凹陷点。
所述微型凹陷点的制作方法为:
步骤1:使用含有纳米氧化锆和纳米氧化硅的涂料喷涂制作所述AR涂层;
步骤2:在喷涂完成后的所述AR涂层干燥;
步骤3:将干燥后的带有所述AR涂层的组合膜放置在氢氟酸气体中的环境中,通过氢氟酸与所述AR涂层表面的氧化硅反应出现微型凹陷点;
步骤4:清洗干燥完成工作。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使用添加纳米氧化硅的纳米氧化锆的涂料形成颗粒之间的缝隙有更好的致密度涂层,而且在喷涂完成后,再由氢氟酸将涂成表面的氧化硅腐蚀掉,形成微型凹陷点,从而解决了膜表面的反光较高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 AR涂层的厚度等于蓝色光波长的四分之一的整数倍,可使蓝色光全部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AR涂层的厚度为119-124nm。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层由若干交替分布且均匀间隔分散的第一量子点和第二量子点所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具有第一发射光谱,所述第一量子点具有第二发射光谱,所述第二量子点具有第三发射光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量子点和第二量子点的直径均为 1nm-10nm,且所述第一量子点的直径大于第二量子点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射光谱为蓝光光谱,第二发射光谱为红光光谱,第三发射光谱为绿光光谱。
进一步的,蓝色光通过所述第一高阻隔膜层,进入量子点层,受所述第二发射光谱和第三发射光谱的激发,发射出蓝、红、绿三色复合光。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AR涂层的厚度等于人眼最敏感光的波长λ的四分之一的整数倍,其中λ=500-600nm,以使人眼最敏感的光全部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AR涂层的厚度为138-150nm。
本发明由于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使用添加纳米氧化硅的纳米氧化锆的涂料形成颗粒之间的缝隙有更好的致密度涂层,而且在喷涂完成后,再由氢氟酸将涂成表面的氧化硅腐蚀掉,形成微型凹陷点,从而解决了膜表面的反光较高的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达到了能有效防止量子点层劣化,提高液晶显示的色域,降低反射率,增加透光率作用。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一种低反射高透光型光学组合薄膜的表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低反射高透光型光学组合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背光源;2、第一AR涂层;3、第一高阻隔膜层;4、第一量子点;5、第二量子点;6、第二高阻隔膜层;7、第二 AR 涂层;8、外界环境光源;9、微型凹陷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结合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23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组合薄膜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型背光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