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输高温液体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62856.6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8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兴宝兴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岳兵 |
地址: | 40153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输 高温 液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体运输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及科研领域,经常需要对高温高压流体进行观测,以达到监测或研究其内部流动的目的。石英玻璃管在具有良好透光性能的同时又具有很高的结构强度和耐高温性能,其在常温下的抗拉强度达到了48.1Mpa,抗压强度达到了785~1150MPa,成为高温高压流体的常用观测装置。但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石英玻璃管与金属管的连接问题。常见的端面密封无法应用于该连接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石英玻璃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5.4 X 10-7/K,不锈钢的约为1.5 X 10-5/K,两者相差约28倍,在高温环境下,由于膨胀比例不一样,极易造成接触面上金属压迫玻璃管而导致玻璃管碎裂。工业上采取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将玻璃管熔融后与金属管连接成一个整体,该方法同样无法避免高温环境下由于热膨胀系数不一样导致玻璃易碎的问题,而且该方法工艺较复杂,成功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高温液体的装置,可以实现自动预热,提高高温液体传输的有效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运输高温液体的装置,包括金属管和玻璃管,金属管的出口端分为水平的直流部和向地面倾斜的预热部,预热部内的高温液体流速大于直流部内的液体流速;玻璃管的直径小于直流部的直径,玻璃管的进口端插入直流部,玻璃管与直流部的相接处留有空隙;玻璃管与直流部的相接处外套有加热套,加热套内部设有预热腔,金属管的预热部端口插入预热腔内部,预热腔与玻璃管和直流部的相接处相抵。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将需要运输的高温液体从金属管的进口端倒入,高温液体顺着金属管流动,到达金属管的出口端时开始分流,分别流入直流部和预热部,由于预热部内的高温液体流速大于直流部内的液体流速,则高温流体会预先流入加热套,进入预热腔,对玻璃管与直流部的相接处进行预热,使玻璃管膨胀,从而实现玻璃管与金属管之间的连接。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利用设置倾斜的预热部,使高温液体预先预热玻璃管与直流部的相接处,使玻璃管提前适应高温的同时胀紧金属管实现有效连接。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金属管的直流部直径大于预热部的直径,保证金属管中预热部中的高温液体流速大于直流部中的高温液体流速,达到预热和胀紧连接的目的。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玻璃管与直流部的相接处开有燕尾槽,玻璃管的燕尾槽与直流部的燕尾槽交错相对设置,玻璃管膨胀后,玻璃管的燕尾槽部插入金属管的燕尾槽部,并且胀紧,自动实现连接,且由于燕尾槽交叉,可以避免玻璃管受到压迫,提高玻璃管的使用寿命。
方案四: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玻璃管与直流部的相接处开有锯齿槽,玻璃管的锯齿槽与直流部的锯齿槽交错相对设置,玻璃管膨胀后,玻璃管的锯齿槽部插入金属管的锯齿槽部,并且胀紧,自动实现连接,且由于锯齿槽交叉,可以避免玻璃管受到压迫,提高玻璃管的使用寿命。
方案五:此为方案三或者方案四的优选,所述玻璃管插入直流部的一端外套有橡胶套,避免胀紧后的玻璃管外壁与金属管内壁直接接触,造成碎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运输高温液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相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相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金属管10、预热部11、直流部12、玻璃管20、加热套30、预热腔31。
实施例1
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本方案中的一种运输高温液体的装置,包括金属管10和玻璃管20,金属管10的出口端一体成型有水平的直流部12和向下倾斜的预热部11,且直流部12的直径为5cm,预热部11的直径为3cm,预热部11内的高温液体流速大于直流部12内的液体流速;玻璃管20的左端外套有橡胶套,玻璃管20左端插入直流部12,玻璃管20的直径为4cm,玻璃管20与直流部12的相接处开有燕尾槽,且玻璃管20与直流部12的相接处外套有加热套30,加热套30内部设有预热腔31,金属管10的预热部11端口插入预热腔31内部,预热腔31与玻璃管20和直流部12的相接处直接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兴宝兴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兴宝兴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28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